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招龙舞

苗族招龙舞起源于海南省苗族早期的民间祭祀宗教文化活动,是苗族迁入海南岛后,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产劳动中,历经历史沉淀而成的文化遗产。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由于朝廷征兵,一些苗族人被迫迁至海南岛;此外,也有部分苗族人因生活困难从广西渡海而来。

历史背景

苗族人在海南岛定居后,经历了长期的游牧生活,面对艰苦的生存条件,他们通过焚香祭祖的方式寻找精神寄托,祈求平安和丰收。苗族人将盘王视为超越自然和人类的灵魂之神,对祖先有着强烈的崇拜之情,并视龙为祖先的象征。当家庭或牲畜出现不安情况时,他们会向祖先祈求庇护。在祭祀活动中,文、武大道公会手持代表龙的长木剑,身着绣有龙纹的服饰,带领其他参与者以舞蹈的形式表现祭拜祖先和招龙的动作。这些舞蹈通常在农历元宵节、七月十五日和八月十五日等重要节日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祀活动演变成了地方性的信仰习俗。

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

招龙舞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展现了苗族原始宗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融合了民间传统舞蹈的艺术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研究价值

招龙舞的历史悠久,其祭礼民俗体现了海南苗族人民在与自然斗争过程中的宗教信仰,对于研究海南苗族的宗教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价值

作为一项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活动,招龙舞在当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参与者的自由加入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为海南省苗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第二十三期:海南苗族招龙舞.新浪微博.2024-11-02

琼中《苗族招龙舞》惊艳2024海南岛欢乐节“非遗”巡游.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11-02

五指山下看非遗|海南苗族招龙舞:以舞祈福 守护平安.搜狐网.2024-11-0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