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瘢痕癌

瘢痕癌(Carcinoma of scar),又称为马乔林溃疡(Marjolin ulcer),主要发生于长期存在的瘢痕组织,尤其是烧伤后瘢痕。好发于下肢、头颈部等长期暴露、活动度大、易磨损部位。往往由于瘢痕反复破溃、糜烂,合并感染,形成癌性溃疡。

1828年,马乔林(Marjolin)首先报道因烧伤所致瘢痕形成溃疡后发生的癌变。瘢痕癌多发生于因烧伤所形成的挛缩瘢痕,常在关节的邻近部位,因瘢痕组织脆弱,又不断受到关节活动的牵拉,反复破溃,经年累月,终致癌变。绝大多数的瘢痕都是安全的,容易发生癌变的瘢痕有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皮肤瘢痕恶变的发生率为1%~2%,多为男性,年龄越大,越易发生癌变。瘢痕癌按病理形态可分为火山口样、菜花样、虫蚀样;按组织学分为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瘤恶性黑素瘤肉瘤、复合型及其他类型。

瘢痕癌的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局部注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5-氟尿嘧啶、A型肉毒素等,外用药物有硅酮类药物、洋葱提取物以及中成药物等;物理治疗包括压力治疗、瘢痕贴、激光治疗、放疗、冷冻疗法;手术治疗可选用游离植皮、局部皮瓣、游离皮瓣或肌皮瓣修复。瘢痕癌病理分化程度低者,复发率高;术前有淋巴结转移者,复发率高。若能早诊早治,多数瘢痕癌可彻底治愈。发生区域淋巴结及脏器转移的晚期患者,其预后普遍较差。预防方法有创面保护、避免刺激和损伤、注意个人卫生、防晒、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和随访。

病因

瘢痕癌多发生于因烧伤所形成的挛缩瘢痕,常在关节的邻近部位,因瘢痕组织脆弱,又不断受到关节活动的牵拉,反复破溃,经年累月,终致癌变。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瘢痕都是安全的,容易发生癌变的瘢痕有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

瘢痕癌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确切,慢性刺激具有重要的意义,与烧伤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瘢痕增生有关,常见于烧伤后的不稳定瘢痕组织、下肢慢性溃疡、慢性骨髓炎窦道的瘢痕组织、放射性溃疡发生癌变,烧伤后瘢痕癌变多为鳞状细胞癌,放射性癌变多为基底细胞瘤,以烧伤后的瘢痕癌变最为多见。

增生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大多数增生性瘢痕瘙痒难忍,经患者反复搔抓破溃、感染。

萎缩性瘢痕

萎缩性瘢痕局部血液循环极差,呈淡红色或白色,表面有色素沉着或呈花斑状,表皮极薄无弹性,不能耐受外力摩擦和负重,容易破溃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扪之较硬,弹性差,局部痒或痛,有时奇痒,触痛,早期表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质如橡皮,抓挠后可迅速增大。晚期多呈苍白色,质地坚硬。

病理类型

瘢痕癌按病理形态可分为火山口样、菜花样、虫蚀样。①火山口样:溃疡基底不平,边缘呈火山口状,质坚硬,多为鳞状细胞癌。②菜花样:溃疡呈乳头状增生,表面凹凸不平,边缘外翻,似菜花状,多为鳞癌。③虫蚀样:溃疡基底不平,边缘不整齐,似被虫咬过,多为基底细胞瘤。按组织学分为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素瘤肉瘤、复合型及其他类型。

临床表现

皮肤瘢痕恶变的发生率为1%~2%,多为男性,年龄越大,越易发生癌变。瘢痕恶变的潜伏期从数月到几十年不等。按潜伏期的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潜伏期小于1年为急性,大于1年为慢性。

瘢痕初起瘙痒症和感觉过敏,破损后出现溃疡,或由小丘疹逐渐扩大破溃,长期破溃、糜烂,经久不愈,逐渐形成侵蚀性溃疡或菜花样病灶,边缘常有角化增殖或乳头样增生变化,伴有疼痛或较多的分泌物,有恶臭,易出血。多发生在小腿下1/3、足跟、四肢关节部位,头皮、躯干也是好发部位。病变发展较慢,癌细胞被基底与四周致密的瘢痕组织所限制,局部血供差,一般不易发生扩散转移。但如打破上述屏障,可造成迅速播散蔓延并发生转移。

诊断

瘢痕癌的诊断以病理诊断最为准确,对于慢性瘢痕溃疡反复破溃不愈,或者边缘扩大形成硬结者,可取多点组织反复行病理活检,一般较易确诊。需与其他皮肤良性病变及恶性肿瘤鉴别。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局部注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瘢痕增生或减轻瘢痕症状,如糖皮质激素、5-氟尿嘧啶、A型肉毒素等。

2.外用药物涂抹或者贴在瘢痕表面,可使瘢痕软化、抑制瘢痕增生、淡化色素。常用的包括硅酮类药物、洋葱提取物以及中成药物等。

物理治疗

1.压力治疗是瘢痕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措施,通过使用弹力绷带或压力衣等压迫器具,有效抑制瘢痕组织形成和减轻瘢痕症状。

2.瘢痕贴通常由硅凝胶或硅胶材料制成,通过物理压迫和药物吸收,抑制、修复、淡化瘢痕。

3.激光治疗主要包括染料激光、调Q激光、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等,可软化瘢痕、改善瘢痕色泽和体积。

4.放疗主要主要包括核素放射、电子线和浅层X线等疗法,适用于瘢痕疙瘩的治疗。

5.冷冻疗法是利用液态氮进行瘢痕治疗,使瘢痕坏死脱落。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前述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方式淡化瘢痕。切除范围至少应距创缘2cm以上,深度达深筋膜下或肌层,在头部或小腿前面、足踝部等组织薄弱区要达骨膜,必要时切除部分骨质。因瘢痕对癌细胞的限制,局部转移少见,一般不强调行局部淋巴结清扫;对病史较长,病变范围较大,局部浸润深,周围又可触及的肿大的淋巴结者,可行预防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修复可根据缺损的面积、深度和部位、对功能外形的影响程度、患者年龄和要求,以及术者的经验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可选用游离植皮、局部皮瓣、游离皮瓣或肌皮瓣修复。术后一般不主张化疗及放疗,因为病变周围血供差,化疗药物难以在到达局部起效。对局部放疗的敏感性差。

预后

瘢痕癌病理分化程度低者,复发率高;术前有淋巴结转移者,复发率高。若能早诊早治,多数瘢痕癌可彻底治愈。发生区域淋巴结及脏器转移的晚期患者,其预后普遍较差。

预防方法

1.创面保护:皮肤烧伤后要及时就医,做正规清创和换药处理,避免感染和促进愈合。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要保护好创面,避免摩擦和损伤导致创面经久不愈。

2.避免刺激和损伤:避免长期炎症刺激,如慢性湿疹皮炎等。瘢痕形成后要避免对瘢痕组织过度搔抓、摩擦等,以免造成刺激和损伤。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和炎症的发生。勤换衣物和床单被罩等物品,保持生活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4.防晒: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可能增加瘢痕组织发生瘢痕癌的风险,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下。

5.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多食果蔬,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瘢痕癌的发生概率。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护免疫系统的健康。

6.定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曾经发生过皮肤烧伤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和治疗瘢痕癌或其他并发症。

历史

1828年,法国外科医师马乔林(Marjolin)首先报道因烧伤所致瘢痕形成溃疡后发生的癌变,称此种溃疡为马乔林溃疡(Marjolin ulcer)。

参考资料

“面子事小,里子事大”——你了解瘢痕癌吗?.西南医院.2025-01-16

健康科普】皮肤恶性肿瘤之瘢痕癌.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2025-01-16

别不当回事!疤痕也会癌变!.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5-01-1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