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蓝(学名:TeucriumfruticansL.)是唇形科、香科科属植物。又名银香科科、水果兰。草本或半灌木,植株丛生,常具地下茎及逐节生根的匍匐枝。株高可达100-180厘米。叶对生,全缘无缺刻,长卵圆形,长1-2厘米,宽1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叶柄较短,小枝四棱形,全株被白色绒毛,以叶背和小枝最多,具羽状脉。
水果蓝春季开花,轮伞花序具2-3花,罕具更多的花,于茎及短分枝上部排列成假穗状花序;苞片菱状卵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全缘或具齿,与茎叶异形,或偶有在下部轮伞花序的呈苞叶状而与茎叶同形,花梗短或几无。花萼花萼较长,舌状花,唇形花瓣,花药极叉开。花期4-6个月。
水果蓝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及西班牙,目前世界各地有分布,在全国各地也广有栽培。水果蓝耐干旱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土壤pH值5-8的沙壤土为佳。可适应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环境,适应温度在-7至35℃,对水分的要求也不严格。既适宜作深绿色植物的前景,也适合作草本花卉的背景,特别是在自然式园林中种植于林缘或花境是最合适不过了。修剪后也可用作规则式园林的矮绿篱。可广泛运用于景观中,丰富园林的色彩,为庭院带来一抹靓丽的蓝色。
形态特征
草本或半灌木,植株丛生,常具地下茎及逐节生根的匍匐枝。叶柄较短,小枝四棱形,全株被白色绒毛,以叶背和小枝最多,具羽状脉。
春季开花,轮伞花序具2-3花,罕具更多的花,于茎及短分枝上部排列成假穗状花序;苞片菱状卵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全缘或具齿,与茎叶异形,或偶有在下部轮伞花序的呈苞叶状而与茎叶同形,花梗短或几无。花萼花萼较长,舌状花,唇形花瓣,内面无毛,渐趋在喉下生出一环向上的睫状毛,萼筒筒形或钟形,前方基部常一面胀,10脉,原始者具5个近于相等的萼齿,逐渐演化成为3/2式二唇形,在后一情况时,上唇中齿变宽大,下唇2齿渐狭。花冠仅具单唇,冠筒不超出或超出萼外,内无毛环,唇片具5裂片,在唇片极长的种类,裂片均集中于唇片的前端,且唇片与冠筒成直角,两侧的两对裂片短小,前方中裂片极发达,圆形至匙形,偶深裂为二。花长于叶腋对生,雄蕊细长,异花授粉,花浅蓝紫色,雄蕊4,前对稍长,均自花冠后方的缺弯处伸出,花药极叉开。花柱着生于子房顶,与雄蕊等长或稍超过之,先端具相等或近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小,盘状或浅盘状,不发达,全缘或微4裂。子房圆球形,顶端十字形浅4裂。小坚果倒卵形,无毛,无胶质的外壁,光滑至具网纹,合生面较大,约为果长1/2。种子球形,子叶内外并生,胚根向下。花期4-6个月。
生长环境
水果蓝对环境超强的耐受能力,也是它广受欢迎的原因。植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制约,而这些对水果蓝来说,似乎不成问题。它的适温环境在-7~35℃,可适应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环境;对水分的要求也不严格,据资料,即使整个夏季都不浇水,它也能存活下来;对土壤养分的要求很低,只要排水良好,那怕是非常贫瘠的砂质土壤也能正常生长。正因为水果蓝有了这样的能力,所以它能在环境多变的欧亚大陆遍地生长。
分布范围
繁殖培育
扦插
水果蓝主要采取插繁殖,每年修剪的枝条都是扦插的好材料,所以尽管结籽不多,但繁殖速度并不慢。扦插可在春季3月进行,选用生长充实的枝条,剪成10-15厘米长的插穗,去除基部2侧叶,保留上部2-3片叶,以减少蒸腾。随剪随插,易于成活。扦插株行距3厘米×4厘米,扦插不可过浅,防止浇水时倒伏。插后浇透水,并注意遮阳。保持温度15-20℃,20-30天可生根。
组培
采用组培繁殖培育比较容易,生根速度快,7-10天就能生根,根系异常发达,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栽培技术
露地
整地做:中国南方可露地栽培,栽培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高燥地。水果蓝根系发达,栽植床作畦高20-25厘米,畦宽80厘米。因植株长势强,露地栽培株距可大些,应有40-50厘米。
肥水管理:水果蓝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即使整个夏季都不浇水,也能正常生长。叶芽萌动展叶后,可施稀薄液肥,促使枝叶生长。生长期多施追肥,每月2次,以满足开花的需要。
整形修剪:水果蓝生长旺盛,萌芽能力强,可反复修剪。通过修剪整形,使水果蓝生长健壮,萌生较多新梢,达到花繁叶茂的观赏效果。
盆栽
盆栽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培养土可用园土、蛭石、珍珠岩按1:1:1比例配制。上盆后置于阴凉通风处,尤其是夏季注意遮阳,保持盆土湿润。
主要价值
它的既适宜作深绿色植物的前景,也适合作草本花卉的背景,特别是在自然式园林中种植于林缘或花境是最合适不过了。水果蓝与众不同的是它奇特的叶色。水果蓝的萌蘖力很强,可反复修剪,所以也可用作规则式园林的矮绿篱。不管如何运用,它都丰富了园林的色彩,为庭院带来一抹靓丽的蓝色。
参考资料
水果蓝(灌从石蚕).定鼎网.2024-09-04
【栖霞山·植物百科】水果蓝:花型奇妙,姿态万千.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6
园林植物——水果蓝.芜湖新闻网.202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