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冯庆矩

冯庆矩,男,汉族,1944年6月出生,天津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2005年被聘任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

人物经历

师从张兴泽、潘忠义,前者以粗活见长,后者以细活见长,冯庆矩自从艺后,将上述两者的风格有机的融合,对杨柳青年画上乘古人“指鉴贤愚、发明治乱”的图画要旨,下传“六法”和线描人物画的技艺,融合农民画、文人画、西方绘画为一体的绘画风格,进行了传承和诠释。对于色彩上的软硬颜色关系运用、水笔晕染法、粉脸渲染法、醒粉法等多种年画绘制工艺手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承袭解放后第一代彩绘师傅的优良作风,共同打破民间画诀秘而不传的旧习,在同一代传人纷纷退休、转业、成立私人作坊独立妙作的现实状况下,始终兢兢业业工作在一线,从制作画门子、矾墙、颜料的配制到彩绘艺术,每道工艺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将国家保护的完整、正规的工艺传习至今。

在担任彩绘室主任的同时,严把工艺审核关,为民间艺术投入市场运作前的质量约束做出努力。

荣誉成就

彩绘工艺是杨柳青年画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解放前已濒临艺绝,硕果仅存、技艺精湛的画师张兴泽、潘忠义老先生(民国后的著名画师,生平见于王树村先生所作杨柳青年画研究著作)被画社供养并带徒授艺。冯庆矩作为天津市杨柳青镇年画彩绘工艺第二代重要传人,在同期学员中以传承完整、艺术精湛、创作与工艺相结合脱颖而出,成为第三至第五代传承人的授业之师,在杨柳青年画彩绘工艺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的传统作品承袭了彩绘细活手工晕染的技艺精华,将民间年画与中国工笔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充分体现了杨柳青年画堆金沥粉的艺术魅力。他的创作作品以寓意吉祥、雅俗共赏著称,为民间艺术传统表现与现实发展做出了探索。

他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05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首批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同年在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被授予“特殊贡献奖”;2006年由中国民间艺术资源中心、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的“中国民间中国艺术节”上被授予“国宝级民间艺术家”称号。艺术交流、作品展览:

曾先后多次应邀到美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以及国内各省市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和展览。国内外电视台、报刊、杂志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广泛报导。中国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专门录制个人专辑,2004年春节期间曾坐客中央台演播大厅专题贺岁片“精彩十分钟”。天津电视台及国内多家省级电视栏目对其艺术经历进行了相关报道。

2004年,在天津市举办的“天津杨柳青镇木版年画保护工程研讨会暨天津杨柳青画社藏品展”中参加研讨并现场演示。2005年,中国美术馆“中国·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精品展”受到周和平副部长的高度赞誉。

2003年,为天津市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行的“杨柳青年画纪念邮票”精心手绘《五子夺莲》、《钟馗》、《盗仙草》、《玉堂宝贵》四幅作品。

1987年,《娃娃册页》荣获第二十届全国旅游工艺品交易会优秀旅游纪念品一等奖

1999年,作品《五福捧寿》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和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金奖。

2001年,作品《富贵有余》、《龙腾盛世庆光辉》分别获得全国第六届的年画作品荟萃展铜奖、优秀奖。同年,《蟠桃献寿》、《马到成功》等作品入选首届中华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

作品收藏

1981年,作品《钟馗》被美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艺术博馆收藏。

2001年,作品《门神》被布鲁塞尔皇家博物馆收藏。

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创作作品《吉祥娃娃》、《年有余利》、《玩蝈蝈》。

2006年,香港中国民间艺术资源中心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分别收藏《莲年有余》、《芙蓉莲余》。

历年来,许多作品被天津市领导和国家各大部委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宾朋。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