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ae)一年生草本。荚直立,成熟时为褐色,长4.7―5.1cm,披黄色茸毛。 (6)蚜虫,用氧化乐果进行防治。
正文
中文名(拉丁名)
黑吉豆(Vignamungo(L.)Hepper)
种别名
黑绿豆
科中文名(科拉丁名)
豆科(Leguminosae)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有明显主根,根瘤圆形。第一对真叶为单叶,对生,此后为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形,叶背及叶柄有茸毛。在南京市种植,苗期茎直立,基部有4―7个分枝,后期有的分枝成蔓,漫射生长。长的枝蔓,可达1.8―2.7m,草层自然高度约40cm,茎有褐色粗毛。腋生总状花序,每序有花蕊8―9个。开花5―6朵,黄色,一般结2―3个荚。黑吉豆为自花受粉,约42%是在开花前受粉。荚直立,成熟时为褐色,长4.7―5.1cm,披黄色茸毛。每荚有种子6―7粒,种子黑褐色,有斑纹,也有暗绿色,深灰色和深褐色,圆柱形或长椭圆形,种脐白色,凸出种子表面,中间凹陷,其与绿豆的区别为黑绿豆有较短而粗壮具毛的荚,种子呈长圆形且较大,且带有黑色为其特征。出苗时子叶出土(图77)。细胞染色休:2n=22、24。
地理分布
黑吉豆起源于东南亚次大陆的“印度起源中心”,其次为“中亚起源中心”。在印度是一种古老作物,栽培面积较大,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都有栽培,并已传布到热带、亚热带许多国家,如泰国,肯尼亚和美国都有所种植;目前我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省区有少量种植。
生态特征
黑吉豆与绿豆(V.辐射对称动物)可能来自同一祖先―V.Radiatavar.Sublobata(Roxb)Verdc.,但从黑吉豆和绿豆杂交看,只有单向的可交配性,其杂种没有生活力或生活力弱,有分离,不育。黑吉豆的生育期长短视品种而定,大粒型早熟品种,在印度种植为75―85天,在南京市为120―150天。耐旱,耐热,适应于干旱和半干早地区种植,从海平面至海拔1800m高度都能生长。在平均温度25―35℃的充足阳光下,生长良好,不耐霜冻,在雨量大的地区,应在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黑吉豆属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反应敏感。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粘性和轻壤土上种植,在红壤,水稻
土及斜坡地上种植也生长良好。适应的土壤pH范围是4.5―7.5。一般种子贮藏寿命可达3年。
饲用价值
黑吉豆的茎叶可以青饲或做青贮饲料,收种子后的残余部分如茎、叶、荚壳均可用为饲料,其籽实含蛋白质可达26%,可作精料。化学成分如表77。由表中可看出,黑吉豆含粗蛋白质在豆科中属中等,而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相对较高。和绿豆一样,通常种子供食用,种子油分中软脂酸占14.1%,硬脂酸占4.3%,山�酸9.3%,二十四烷酸3.8%,油酸20.8%,亚油酸16,30%,亚麻酸35.7%,种子还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和凝血素,可磨粉做各种糕点,其嫩荚可作蔬菜,鲜茎叶也有用为绿肥或覆盖作物。
栽培要点
黑吉豆的栽培方法与绿豆相似。我国热带地区,可在早春2月,雨季6―7月或秋季10―11月播种。长江流域可以在4月份春播或麦收后夏播。北方则以1―5月份春播为宜。可与玉米,棉花、高粱间种,作填闲作物或补种作物。种子千粒重1.5―6g,每播种量视种子大小为20一45kg/ha。条播或撒播均可,条摇行距30―45cm。播前适宜施过磷酸钙150―225kg/ha,或用草木灰和厩肥作基肥。在花期如喷施生长素a�氧基乙酸,p�对氯苯氧乙酸、激勃素等,对增加做荚率有显著作用。生长期要注意除草。荚果转为黑褐色时即可收获,收获宜在早晨进行,以减少损失.主要病虫害有:(1)叶斑病:采用轮作,烧毁病叶,降低田间湿度及喷洒波尔乡液进行防治。(2)根腐病:在高温高湿(土地低洼、土壤过湿时)易发病,应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来防治。(3)立枯病,采用与禾本科轮作,有病时提早割减少损失,也可试用退菌闲特等药剂配成药土施于田间。(4)锈病:留种地在发病时采用代森锌、敌锈钠等进行防治。5)霜霉病(Erysiphepoligony):采取及时刈割以减少损失,留种地可用硫粉,石灰硫磺合剂或粉锈宁等进行防治。(6)蚜虫,用氧化乐果进行防治。(7)豆象:用氯化苦或磷化铝进行种子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