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我的土地,我的欢愉

《我的土地,我的欢愉》是一首著名的爱沙尼亚国歌,于1920年正式成为爱沙尼亚国歌。该歌曲的歌词由约翰·沃德玛·杰森创作,曲调于1848年由弗雷德里克·帕修斯谱写。与芬兰国歌《我们的国家》相比,两国国歌在乐曲和歌词上都有所不同。此外,《我的土地,我的欢愉》也被认为是利沃尼亚人的民族歌,歌词为“Min izāmō”。

1940年到1990年,爱沙尼亚成为苏联加盟国,《我的土地,我的欢愉》被取代。1990年,爱沙尼亚宣布将国名改为爱沙尼亚共和国,再次确定《我的土地,我的欢愉》为国歌。该国歌的旋律与芬兰国歌《我们的国家》相似,但芬兰国歌每段的第3句至第6句需要重复一次,而爱沙尼亚国歌则不需要。

歌词

Mu isamaa, mu ONN ja room,

kui kaunis oled sa!

Ei leia mina iial teal

see suure, laia ilma peal,

mis mul nii armas oleks ka,

kui sa, mu isamaa!

Sa oled mind ju sunnitand

ja ules kasvatand;

sind tanan 名井南 alati

ja jaan sull’ truuiks surmani,

mul koige armsam oled sa,

mu kallis isamaa!

发展历史

于1920年成为爱沙尼亚国歌。1956年到1990年,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国。1990年,爱沙尼亚宣布将国名更改为爱沙尼亚共和国,再度确定该歌为国歌。

相关信息

该曲的歌词作者为约翰·沃德玛·杰森(Johann Voldemar Jannsen),弗雷德里克·帕修斯(Fredrik Pacius)为之谱曲。

参考资料

网易.lyznc.blog.163.com.2011-06-0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