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封德彝

封德彝(568年-627年7月18日),名伦,字德彝,以字行,观州蓨县(今景县)人。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区刺史封子绣之子。隋朝大臣,唐初宰相、密国公。

出身于渤海国封氏,智识过人。初为越国公杨素行军记室,后负责督建九成宫遗址,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时期,受到内史侍郎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日益败坏。江都之变后,追随宇文化及,升任内史令。宇文化及败亡后,归顺唐朝,逐渐获得李渊的信任,拜内史令。后担任天策上将府属官,辅佐秦王李世民攻取洛阳,因功封为平原县公,后进封为密国公。两府相争时,暗中支持太子李建成,于二主之间投机取巧。李世民即位后,封德彝升任尚书右仆射,后于贞观元年(627年)病逝,追赠司空谥号为明。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获悉封德彝阴持两端之事,追夺赠官,改谥为缪。

后晋刘昫在《后唐书》中评价,封德彝智识过人,但其过于揣摩及迎合皇帝意愿,有依附寄托的取巧之意。

人物生平

初随杨素

开皇十年(590年),内史令杨素率军征讨江南叛乱,征辟封德彝担任行军记室。船舶行驶到海曲时,杨素召唤封德彝,但其却坠入水中,被人救其后,重新换衣前去面见杨素,对坠水之事一言不发。后来杨素获悉此事向其询问,他认为这是私事,这才不说。杨素对其赞叹不已,并将其堂妹嫁给封德彝。

开皇十三年(593年),杨素奉旨营建九成宫遗址(今麟游县),表奏封德彝出任土木监。杨素大兴土木,杨坚认为宫殿豪华奢侈,并斥责杨素。杨素惶恐,担心受到隋文帝谴责,封德彝劝其不用担忧,独孤伽罗对其必有降恩的诏书,后果然如此。

开皇十五年(595年),因杨素赏识封德彝,多次向隋文帝举荐他,后被隋文帝杨坚擢升为内史舍人

助奸弄权

大业年间(605-618年),内史侍郎虞世基获得隋炀帝赏识,总揽政务,因其能力有限,常有失当之举。封德彝暗中依附虞世基,为他出谋划策。封德彝让他谄媚奉承隋炀帝杨广,同时扣留忤逆圣意的奏表,实行严刑峻法,抑制贤能。从此虞世基的恩宠日渐加深,但隋朝的国政却日渐败坏。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令封德彝数隋炀帝杨广的罪过,隋炀帝杨广对其说:“你是士人,何至到此地步?”封德彝听后羞惭而退。不久后封德彝被宇文化及任命为内史令,并跟随其逃往聊城市,他见宇文化及兵力日减,便暗中结交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后两人前往济北(今山东茌平)运粮,以观望形势。

投唐建功

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封德彝遂与宇文士及投降唐朝李渊认为封德彝是隋朝旧臣,谄媚不忠,对他严词斥责,罢官遣返。封德彝又向唐高祖进献秘策,使得唐高祖大悦,拜为内史舍人,不久后升任内史侍郎兼内史令。

武德三年(620年),封德彝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虎牢关之战王世充,并参谋军事。当时两军相持,唐高祖李渊有意撤军。秦王李世民派遣封德彝回朝,向唐高祖讲述形势,封德彝认为王世充领土虽多,但相互牵制不听调遣,只有洛阳真正听命于他,如今他已计穷力竭,现在撤军,王世充的势力便会互相连结起来,日后更难铲除。现在趁敌衰弱,必能一举破敌。李渊听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武德四年(621年),封德彝跟随李世民平定洛阳,后凯旋返回京城长安。唐高祖对侍臣说,他当初要发兵东征,群臣都表示反对,只有秦王请求出征,封德彝也赞同东征。即使昔日张华帮助司马炎策动伐吴,又怎能超过这次东征。于是封德彝因功被封为平原县公,同时兼任天策府司马之职。

担任宰相

武德五年(622年),突厥入侵太原市,又派遣使者前来求亲。唐高祖李渊向大臣询问计策,群臣大都主张求和,认为战争会使双方积怨加深。封德彝认为突厥入寇是轻视唐朝,认为我们兵力羸弱不敢交战,应该集中兵力趁机击破突厥,获胜之后再去言和,才能恩威并施。如果现在不敢作战,日后突厥还会再来。李渊听从了他的建议。

武德六年(623年),封德彝兼任检校吏部尚书,他通晓熟识官员职能,在当时获得人们的赞誉。

武德八年(625年),封德彝进封为道国公(《新唐书》记载为赵国公),不久后改封为密国公。萧瑀曾多次向唐高祖李渊推荐封德彝,后其被高祖李渊升任中书令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继位为帝,是为李世民,萧瑀被晋升为尚书左仆射,封德彝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他每次与左仆射萧瑀商议政事,都表示赞同,但到皇帝面前,却说出相反的主张,二人因此不和。

627年(贞观元年),封德彝在尚书省突然发病,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前去探视,并命人用御辇将他送回家中。不久,封德彝病逝,终年六十岁。唐太宗为此辍朝三日,并追赠封德彝为司空谥号为明。

死后风波

封德彝生前多次跟随唐太宗征战,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礼遇,并数次向太宗进献效忠之策,前后获得大量赏赐。同时他又暗中依附太子李建成李渊曾打算废黜李建成,册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因封德彝力谏而止。但这些事情非常隐秘,封德彝死后多年,才被李世民得知。

贞观十七年(643年),治书侍御史唐临弹劾封德彝生前的奸诈行为,唐太宗命大臣讨论。民部尚书唐俭认为封德彝生前深受恩宠,其罪过暴露于死后,所任官职不能全部剥夺,请求太宗李世民收回对其的封赠,并更改谥号作为惩戒。于是唐太宗剥夺封德彝的司空之职,削除所封食邑,改谥号为缪。

轶事典故

揣摩之术

杨素负责营建慈宁宫时,他大兴土木,将宫殿修建得十分宏大,装饰奢华。杨坚看到后大怒,认为杨素耗尽民力来装饰宫殿,这是让他与天下人结怨的行为。杨素听后十分恐惧,害怕因此受到处罚。封德彝知道后安慰杨素,认为他不需要害怕,如果独孤伽罗到来的话,一定自会对其降下恩德的。次日,杨素被刘恒杨坚召见,独孤皇后认为杨素修建豪华宫殿,是十分孝顺的行为,果然慰劳杨素。杨素返回后,问封德彝他是怎样预料到的。封德彝回答道,文帝杨坚十分节俭,因此初见宫殿奢华必然发怒,但他很听皇后的话,而皇后是妇道人家,十分喜欢奢华,自然独孤皇后高兴,文帝杨坚也就高兴了。杨素听后十分佩服,认为封德彝在揣摩心思方面的才华十分出众,他是不如封德彝的。

失足落水

某次杨素召见封德彝。封德彝在会见途中失足落水,他被救起后,重新换了一件新衣服便去见杨素,却丝毫不提落水之事。杨素知道后问他原因,封德彝认为这属于私事,所以没有告知。杨素听后非常惊异,后来将自己的堂妹嫁给封德彝为妻。

人物评价

卢思道: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

刘昫:封伦多揣摩之才,有附托之巧。党化及而数炀帝,或有颜;托士及以归唐朝,殊无愧色。当建成之际,事持两端;背萧瑀之恩,奏多异议。太宗,明主也,不见其心;玄龄,贤相焉,尚容其谄。狡算丑行,死而后彰,苟非唐临之劾,唐俭等议,则奸人得计矣。

宋祁:① 伦资险内狭,数刺人主意,阴导而阳合之。外谨顺,居处衣服陋素,而交宫府,贿赠狼藉。然善矫饰,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肺。② 封伦、裴矩,其奸足以亡隋,其智反以佐唐,何哉?惟奸人多才能,与时而成败也。妖禽孽狐,当昼则伏自如,得夜乃为之祥。若伦伪行匿情,死乃暴闻,免两观之诛,幸矣。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六十三 列传第十三》

《新唐书·卷一百 列传第二十五》

家庭成员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开创盛世 (2006).豆瓣电影.2024-08-05

贞观之治 (2006).豆瓣电影.2024-08-05

《贞观长歌》2007.豆瓣电影.2024-08-05

隋唐英雄 (2012).豆瓣电影.2024-08-05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