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布扎布(约1670或1680~1750),清代学者,乌珠穆沁旗人,协理台吉乌达喇的儿子。他精通蒙古文、藏文、满文、汉文四种文字,曾任北京唐古特学堂总教管。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蒙古文本的《恒河之流》、蒙藏文对照《海比忠乃辞典》,以及将藏文《造像量度经》译为汉文的译著等。衮布扎布是我国较早提出翻译理论的人,他在《印藏语简明经书》中提出“文雅、意全、通顺”等翻译的基本标准比严复的“信、达、雅”早160年。
人物经历
雍正时,任北京藏文学堂总指教官。衮布扎布精通蒙、藏、印度、满、汉文,是当时着名的历史学家和翻译家。
约1710~1740年,衮布扎布在北京西夏文学校任总管期间,编写蒙古史书《恒河之流》和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同时培养翻译人才。蒙古史文献中称他为“藏学首领安班”。
1737年,衮布扎布同毕力衮达来、阿毕达等人将藏文《丹珠尔》译成蒙古文,还合作编写的翻译《丹珠尔》的工具书《印藏语简明经书》(又名《海必忠乃辞典》就是《丹珠尔名词术语解释辞典》)刻印出版,1741年编辑出版翻译《丹珠尔》的标准辞典《智慧之鉴》时,《印藏语简明经书》成为其序言部分,后人称之为《衮布扎布辞典》。1742~1749年间,清朝主持翻译《丹珠尔》经书时,衮布扎布是主笔。他把藏文的《画神像指南》译成汉文,编入汉文的《丹珠尔》经书中。
此外,他还用汉文翻译《大唐西域记》,编写梵语字母图书,并注解与梵文字母同音的藏蒙字母,自编藏文语法图书,供教学使用。
衮布扎布是我国较早提出翻译理论的人,他在《印藏语简明经书》中提出“文雅、意全、通顺”等翻译的基本标准比严复的“信、达、雅”早160年。
约1750年,衮布扎布病故。
主要作品
著有《阿必忠乃辞典》(《丹珠尔名词术语解释辞典》)、《中国佛教传播史》(藏文)、《易学藏文》《恒河之流》(蒙古编年史)、《药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