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体拟(学名:Pseudobagrus spp.),绿背龟鮻细体鮠,是鲿科拟鲿属的一种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形态特征
背鳍条g—6——7;臀鳍条19—屯2;胸鳍条I—H;腹鳍条i—5—乃。鳃耙10——11。游离脊椎骨4lo体长为体高的4.8—8.5倍,为头长的42—6.4倍,为尾柄长的5—5.8倍,为前背长的3.2—3.5倍。头长为吻长的2.5—3.3倍,为眼径的3.3—4.2倍,为眼间距的2.7——3.7倍,为头宽的1.2—1.4倍,为口裂宽的2—2.5倍,为尾柄高的3.2—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3——3.9倍。体很细长,前部略粗圆,后部侧扁,尾柄高等于或小于头长的1/3。头赂纵扁,被皮肤所覆盖。吻宽,钝圆。口大,下位,口裂略呈弧形。唇厚,边缘具梳状纹,在口角处形成发达的唇褶。上颌突出于下颌。上、下颌具绒毛状细齿,形成宽的齿带,下须齿带中央分离;腭骨齿带近半圆形,中间最窄。眼小,侧上位,位于头的前半部。须细短,真须后伸达眼中央,颌须后端稍过眼后缘。鳔1室。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背鳍短,骨质硬刺前后续均光滑,无锯齿,短于鳍条,起点距吻端大于距脂鳍起点。脂鳍低长,基部位于背缅基后端至尾绍基中央。臀鳍起点位于脂鳍起点垂直下方之后,至尾鳍基的距离远大于至胸鳍基后端。胸鳍侧下位,硬刺前线光滑,后缘具锯齿8—10枚,鳍条后伸不达腹鳍。脂鳍起点位于背缅基后端垂直下方之后,距胸鳍基后端大于距臀鳍起点。肛门距臀鳍起点较距腹鳍基后端为近。尾鳍浅凹形,上下叶末端圆钝。活体呈褐色,至腹部渐浅,无斑。背鳍、尾鳍末端灰黑。
地理分布
细体拟鲿分布于长江及珠江水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区:融水苗族自治县、阳朔镇、临桂区、灵川县、全州县、兴安县、永福县、灌阳县、资源、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贺州市市区、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等地。
经济价值
细体拟鲿属鲇形目、鲿科、拟鲿属,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为常见的中小型经济鱼类。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主要摄食小鱼、小虾、昆虫幼虫、植物病原线虫及底栖甲壳动物等。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鳞下脂肪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异名
Macrones pratti (synonym)
𬶏属 pratti (syn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