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是由余志生所著的一本书籍,于2009年3月1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为全国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小组制订的规划教材,并于九五期间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于十五期间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该书共分七章,根据作用于汽车上的外力特性,分析了与汽车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以及通过性,并在满足这些整车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选择汽车设计参数的一些原则,比如汽车发动机功率的选择、传动系传动比的确定、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悬架参数、重心位置、轮胎型式、车辆几何参数的确定等。各章分别介绍了各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建立了有关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各使用性能的影响,阐述了进行性能预测的基本计算方法。各章还对性能试验方法做了简要介绍。还介绍了近十年来汽车技术的新发展。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该书提供了进行汽车设计、试验及使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是高等学校汽车与拖拉机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工厂、研究单位从事汽车设计、试验及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余志生,教授,江西人,生于1925年,1951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汽车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北京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北京汽车行业协会顾问。主编了《汽车理论》第1版一第4版,其第2版曾获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优秀教材二等奖,第3版于2002年获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一等奖。
夏群生,教授,湖南人,生于1946年,1970年清华大学农业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汽车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系主任,现任汽车工程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汽车工程学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北京汽车王业协会副会长和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序言
《汽车理论(第5版)》为1981年出版的《汽车理论》第5版,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汽车理论(第5版)》出版二十余年来,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完善。在教材结构方面,经过几代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的摸索和实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材体系;在教材内容方面,力求将系统性、先进性和完整性相结合,每一次修订都跟随汽车工业技术和工程教学的步伐,弃旧更新。《汽车理论(第5版)》密切联系汽车设计和试验的实际问题,把编者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和体会融入其中。因此,《汽车理论(第5版)》不但适用于汽车类专业的本科教学,也可作为汽车企业及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为此,本次修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将原教材的单色改为双色,即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改为蓝色,以突出重点,使读者更容易学习和掌握。
2)配套出版教学光盘,包括电子教案、习题集、视频参考材料等。
3)配套出版汽车试验录像光盘,介绍了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等基本性能试验的现代仪器设备和试验方法。
4)修改《汽车理论》第4版中遗留的文字和图形错误。
本修订版由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编写。参加编写的有余志生、夏群生、赵六奇、伦景光、刘惟信、孙建纲、李克强、季学武,主编为余志生,副主编为夏群生。《汽车理论(第5版)》由合肥工业大学陈朝阳审阅。
编写过程中,张红、彭莫、单德福、宋健、林健、陈勇、魏道高、王雷曾对本修订版提出宝贵意见与帮助;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工程学会、跃进汽车公司集团等有关同仁曾给予大力支持;教学光盘的具体工作由张红完成,汽车试验录像光盘由仇斌、吴凯辉、赵英、何乐、田光宇等完成。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恳切希望使用《汽车理论(第5版)》的高校师生与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