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生

金元生(1937.2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白俄罗斯工程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冶金工程系,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返聘教授。2001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和白俄罗斯工程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

简介

金元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和白俄罗斯工程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摩 擦学专家。

金元生长期从事机械学和摩擦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涂层摩擦学,发动机摩擦学,摩擦化学,高温润滑,润滑油光谱与铁谱分析。已发表学术论文150篇以上,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一部,论文被SCI收录已超过45篇,被引用已超过550篇次。受聘担任《Industrial Lubrication and Tribology》、《Materials Science and Toolsy》、《Aircraft Engineering and Aerospace Technology》和《Advances in Tribology》等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和评审委员。

教育背景

1955.09- 1961.07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获工学学士

1961.09- 1965.05 清华大学冶金工程系,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65.6 – 1977.7期间,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任职技术员

1977.7 – 1978.12期间,在北京内燃机务段,先后任职内燃钳工,工程师

1979.1 – 1985.9期间,在北京铁路局科研所,任职工程师

1985.10 – 2002.10期间,在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任职副教授,教授

1997.7 – 1997.12 期间,在美国绝热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访问学者

1998.3 – 1998. 6期间,在台湾台南台湾成功大学机械系,作为客座教授

2002.9 – 2003.期间,在韩国国立庆北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作为访问教授

2002.10 – 现在,在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返聘教授

研究方向

1、涂层摩擦学

2、发动机摩擦学

3、摩擦化学与高温润滑

4、润滑油光谱与铁谱分析

研究概况

1965年金元生从清华大学冶金工程系研究生毕业后,曾在铁路系统的科研部门和现场工作长达20年之久。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工作期间,研制成功钢背铝基轴瓦,使用寿命达到一个厂修期,在全路推广沿用至今;主持研制成功的YD-1型液压动载轴瓦疲劳试验机被纳入国家标准。在北京内燃机务段工作期间,主持研制成功YZB-1型大扭矩液压扳手,作为创造性地应用专利技术文献的典型案例,被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利文献馆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成为我国考虑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在北京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期间,主持内燃机车柴油机状态监控及故障预报的研究, 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FTP-1型分析式铁谱仪,为我国铁谱及润滑油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开创性贡献。

1985年被调回清华大学工作后,为研究生开设学位课程“摩擦学研究中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是系统讲授摩擦学研究中分析原理和测试方法的最早课程。在国内率先将声学显微技术应用于涂层摩擦学研究,建立涂层材料亚表层缺陷与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模型,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纳入1985-2000年优秀成果汇编。根据“陶瓷绝热复合发动机高温润滑技术”和“边界润滑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提出的高温润滑物理学原理,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授予科学发明家银质奖章。根据“先进地面推进系统高温润滑技术”及“汽油机摩擦化学问题”的研究结果,提出的摩擦化学设计概念与原理被广泛用于摩擦化学理论与工程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近年来开展力化学金属磨损自修复原理与技术的研究,建立的修复层生长的物理化学模型,作为实现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为国际学术界一致认同并被广泛采用。

主要科研项目

1991.7 – 1993.12 ,项目名称—边界润滑化学反应动力学,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担任基金申请人,项目负责人

1995.7 – 1997.7 ,项目名称—超声显微成像技术在涂层摩擦学中应用的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担任基金申请人,项目负责人

1997.7 – 1999.12 ,项目名称—利用SAM技术研究涂层亚表面缺陷与力学性能的相关性,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担任基金申请人,项目负责人

2000.1 – 2002.12 项目名称—碳质中间相的高温边界润滑效应与转化机制研,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担任基金申请人,项目负责人

1986.7 –1990.7,项目名称—无冷却柴油机和陶瓷绝热复合发动机中的高温摩擦与润滑,

项目来源“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担任项目负责人

1991.5 – 1996.5 ,项目名称—风冷125系列柴油机沙漠使用抗磨损研究,

项目来源“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担任项目负责人

2001.8 – 2002.8 ,项目名称—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的作用机理与评价,

项目来源原国家经贸委,担任项目负责人

2002.1 – 2004.12 ,项目名称—类金刚石(DLC)薄膜激光-等离子体双激发源的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及其 摩擦学应用的研究,项目来源科技部国家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担任项目申请人,项目负责人

2008.7 –2010.5 ,项目名称— 磨损表面原位生成陶瓷保护膜的制剂和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

项目来源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担任项目申请人

奖励与荣誉

1 、 “FTP-1型分析式铁谱仪”获北京市1984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 、 “陶瓷涂层及与金属配对的高温摩擦磨损与润滑的研究”获国家教委1995年科学技术进步(甲类)二等奖

3 、 2001年4月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主席团授予“科学发明家”银质奖章以表彰他对“高温润滑物理学做出的卓越贡献

4 、 1990年4月被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授予“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获金牛奖

5 、 2001年4月当选白俄罗斯国家工程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

6 、 2001年9月当选俄罗斯国家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7、 2009年10月荣获“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名优秀发明家”荣誉称号

社会兼职

1 、1999年起担任学术期刊摩擦学>的Member of Editorial Review Board

2、 2000年起担任学术期刊的Member of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3 、2003年起担任国际学术刊物的Member of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4 、 2008年起担任国际学术刊物摩擦学>的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5、2013年9月受聘任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白俄罗斯“真空等离子体技术”国际科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际会议特邀报告

1、 “surface Analysis of Self Generating Reacted Boundary Films of Graphite/MoS at High Temperatures”on 摩擦学 Conference, 横滨市 1995, 10, Satellite Forum on TRIBOCHEMISTRY>

2、 “Collaboration on Tribological Research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es in

China”on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llaboration on 摩擦学 between University

and Industries>, Center for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wate

University, Japan, Feb. 1, 1996

3)、 “Tribological and Quality Evaluations of Coatings and Thin Films – Coating

摩擦学 Research in NTL of Tsinghua University”on

High Performance of Tribosystem>, May 28-29,1999, Taegu, Korea

4)、 “相位 Structure and Lubricity of In-situ Generated Protective Layer on Worn

Metal Surfaces in Presence of MgSiO(OH)”on 摩擦学 Congress III>

September 12-16, 2005 Washington D.C.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