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药学著作。一卷。清·徐大椿撰。刊于1736年。本书选辑《神农本草经》中主要药物100种,结合临床加以简要的注释。现有《徐灵胎医学全书》等刊本。

简介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里历代《本经》注疏中偏重阐发古本草药性机理与用药规律的临床指导著作。《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从临床药用实效出发,推原古本草学用药物偏性纠正人体阴阳气血之偏,使其返平的用药思路,本着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阐注《本经》药物四气五味、主治功效,并融会《黄帝内经》、《伤寒》、《金匮》之精义于《本经》注解、发凡之中,昭示《本经》常用药物药性机理与用药规律,为后世医家叩开本草学大门,留下了发蒙解惑、拨迷归正的引航之灯。

附《药性切用》为药学专著,徐大椿著。全书共六卷,按草、木、果、菜等十六部,载药七十余种。每种药除记述性味、归经、功用外,尚对其他的药用部分及相类药物加以论述。同时每药多记述禁忌、炮制、产地或异名,同类药尚有功能、性味的鉴别等。全书资料广播,辨述精当详实,且多经验之谈,适合临床医生及初学中医者。

作者简介

徐大椿(1693-1771年),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清代江苏吴江区松陵镇人。祖父徐釚,为翰林院检讨,曾修《明史》。父徐养浩,精水利之学,曾聘修《吴中水利志》。徐大椿自幼习儒,旁及诸子百家,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技击无不探究,尤嗜《周易风水》与黄老之学。年弱冠,补邑诸生。旋改习武,精通技击及枪棍之法,可举三百斤巨石。年近三十,因家人多病而致力医学,攻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千金要方》、《外台》及历代名医之书,久之妙悟医理,遂悬壶于世。其临证洞晓病源,用药精审,虽至重至危之疾,每能手到病除,为时医所叹服。乾隆二十五年(1686年),文华殿大学士蒋溥患疾,皇帝诏访海内名医,大司寇秦公首荐徐大椿。帝召之入都,徐氏诊毕奏曰:“疾不可治。”帝嘉其诚,欲留京师效力,乞归田里。后二十年,帝以中贵人有疾,再召入都。时大椿已七十九岁,自知体衰,未必生还,乃率子徐而行,果至都三日而卒。帝惋惜之,赐以帑金,命爔扶榇以归。徐大椿平富于著述,今存《难经经释》二卷、《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一卷、《医贯砭》二卷、《医学源流论》二卷、《伤寒类方》一卷、《兰台轨范》八卷、《慎疾刍言》一卷。医书之外,尚有《道德经注释》、《阴符经注释》、《乐府传声》等。

目录

<篇名>序

<篇名>凡例

<目录>上品

<篇名>朱砂

<篇名>云母 <篇名>钟乳石

<篇名>矾石

<篇名>朴硝

<篇名>滑石

<篇名>革禹余粮

<篇名>紫石英

<篇名>五石脂

<篇名>扁青

<篇名>菖蒲

<篇名>菊花

<篇名>甘草

<篇名>地黄

<篇名>术

<篇名>莬丝子

<篇名>牛膝

<篇名>北柴胡

<篇名>麦门冬

<篇名>车前子

<篇名>木香

<篇名>薏苡

<篇名>泽泻

<篇名>龙胆

<篇名>细辛

<篇名>石斛

<篇名>实

<篇名>黄连

<篇名>黄

<篇名>肉苁蓉

<篇名>防风

<篇名>续断

<篇名>钝叶决明

<篇名>丹参

<篇名>五味子

<篇名>蛇床

<篇名>沙参

<篇名>菌桂

<篇名>松脂

<篇名>槐实

<篇名>柏子仁

<篇名>茯苓

<篇名>柏木

<篇名>干漆

<篇名>辛夷

<篇名>桑寄生

<篇名>杜仲

<篇名>发

<篇名>龙骨

<篇名>麝香

<篇名>牛黄

<篇名>白胶

<篇名>阿胶

<篇名>丹雄鸡

<篇名>石蜜

<篇名>桑蛸

<篇名>莲蓬

<篇名>橘柚

<篇名>大枣

<篇名>葡萄

<篇名>鸡头实

<目录>中品

<篇名>石

<篇名>*【可外用,不可内服】

<篇名>磁石*【非磁铁

<篇名>阳起石

<篇名>干姜

<篇名>苦参

<篇名>当归

<篇名>麻黄

<篇名>弄岗报春苣苔

<篇名>玄参

<篇名>百合

<篇名>白芷

<篇名>黄芩

<篇名>狗脊

<篇名>紫草

<篇名>水萍

<篇名>泽兰

<篇名>牡丹

<篇名>吴茱萸

<篇名>栀子

<篇名>鹿茸

<篇名>犀角

<篇名>伏翼

<篇名>蚱蝉

<篇名>白僵蚕

<目录>下品

<篇名>附子

<篇名>半夏

<篇名>大黄

<篇名>葶苈

<篇名>旋覆花

<篇名>藜芦

<篇名>白

<篇名>贯众

<篇名>连翘

<篇名>夏枯草

<篇名>蚂蝗

<篇名>桃核仁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豆瓣读书.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