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部,东邻黄埔区,南接天河区,西靠人和镇、均禾街道、嘉禾街道,北与钟落潭镇相邻。总面积164.62平方千米,总人口12.05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7.1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4.92万人。此外,还有旅居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约2万多人。
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由营溪、谢家庄等8乡及海外华侨集资兴建太和圩,祈“太平和睦”之意。原属番禺县。1958年划归广州市郊区。同年由太和、龙归两大乡合建太和公社。1984年改设太和区。1986年撤区建太和镇。含大源、米龙、和龙、穗丰、兴丰、白山、营溪、谢家庄、草庄、石湖、田心、大沥、头陂、沙亭、南岭、南村、北村、柏塘、永兴、夏良、园夏等。2004年,太和镇与龙归镇合并,成立现在的太和镇。2020年7月,白云区进行区划调整,太和镇分为龙归街和大源街,正式揭牌成立。
2021年1月,太和镇被授予2020年度广东省卫生城镇荣誉称号。2021年10月,太和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214位。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太和镇榜上有名。2023年8月22日,太和镇入选“2023镇域经济500强镇”,排名第334位。
历史沿革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民间大兴“社学”。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年),太和地区始建“联升社学”和“钟社学”。社学建立后,推选有名望的绅耆为理事,为邻里排解纠纷,缉拿盗贼,维护地方治安,使百姓安居乐业,成为民间自治机构。
清咸丰六年(1856年),谢家庄谢世恩在东平公社创立“团练仁善总局”,辖内设约,“社学”与“约”的设置,加上联升、钟镛两社合盟,加强了地方自治。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番禺县在江村设“十八社公局"辖禺北地区十八个社学,社学辖约,纳入了官辖民治范畴。
民国初期,仍沿袭清末建制。民国八年(1919年),联升、钟镛两社社民捐资在石湖镇龙圩建“两社公所”管辖二社民事。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废清代旧制,番禺县设区、乡、保、甲建置,太和设乡公所,属第六区管辖。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七月五日,太和建镇,各自然村置乡,下设联保和保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撤镇,恢复乡的建制,至1949年10月。
1949年10月13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太和。粤赣湘边纵队三支队第六团进驻太和。同年11月15日,颁发《日日命令》,成立筹委会,接管太和乡公所。
1950年5月,番禺县划分八个行政区,太和乡属第八区管辖。由粤赣湘边纵队文工团派员到太和乡开展建政工作,成立太和乡人民政府,下辖谢沙、大田、和龙等三个联村,同时取销保甲制。
1953年2月,番禺县将原八个行政区划分为十二个行政区。太和乡改为十一区,区政府设在联升社学。联村改为基层乡。
1955年10月11日,十一区易名太和区,区政府设在联益米机。
1957年4月,番禺县撤区建大乡,成立乡人民委员会,同时,析龙虎塘、中和、罗村乡等并入竹料乡;白沙、金汉、良田乡合并为良田乡;析南元、夏良、北柏乡等设龙归乡管治。
1957年7月,太和乡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全乡成立了2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1月,番禺区将禺北地区划归广州市郊区管辖。八月,原嘉禾乡的东平社、长新社划入太和乡;析同和、贤庄两社划归沙河乡。龙归乡与太和乡合并,同年8月26日,成立太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原高级社改称为营。
1958年12月10日,太和公社曾划归广北县,因广北县未经国家政务院批准,不久后撤销。1959年4月,太和公社重归广州市郊区管辖。
1960年5月,广州市撤销郊区,把原郊区部分区域划入海珠区、荔湾区、东山区和越秀区管辖,其余分成四个相当于区一级的人民公社(黄埔公社,江村公社、芳村公社和良田公社),太和属良田公社。6月,原萝岗公社的兴丰、穗丰划入太和公社管辖。行政营改称为大队。7月,江村、黄埔区、芳村区三个公社改为区级机构,良田公社并入江村区,太和公社属江村区管辖。
1961年8月,析龙归地区划人三元里公社管辖。
1962年5月,黄埔、芳村、江村三个区合并,再次成立广州市郊区,太和公社重归广州郊区管辖。
1967年1月,因“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管理机制停止运作,成立临时生产指挥部。
1968年4月,更名为前进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
1973年1月,恢复“太和"称谓。
1976年9月,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太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1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称太和区,下辖南岭、元下、南村、夏良等19个基层乡。区设区公所。
1987年,白云区成立,原太和公所也更名为太和镇,同时将原属该所的龙归片区7个乡划出成立龙归镇。
2004年,原太和镇、龙归镇合并为现在的太和镇。
2020年7月,白云区区划调整,太和镇一分为三,新设立龙归街和大源街,并正式揭牌成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太和镇位于白云区的中部,东临黄埔区,南连天河区,西接人和镇、均禾街、嘉禾街,北与钟落潭镇相邻。总面积164.6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太和镇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向西倾斜,座落在头陂村东面的帽峰山森林公园,横跨太和、良田两镇,海拔534.9米,在西南部有黄葛窝顶山,海拔405米,造箭山海拔404米,南山海拔400米,大竿嶂海拔400米,良洞岗海拔390米,土帽山海拔337.8米,金鸡楼海拔324米。穗丰村农田处海拔90至100米,石船溪石寨坡落差达40米,平原农田海拔10至13米。
水文
太和镇的丘陵山地,形成了四条峪洞谷地;头陂洞、罗布洞、白山洞、大源洞,各洞汇集泉水成溪流。
气候
太和镇处北回归线之南,距北回归线太平场标志塔仅2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霜期短,无霜期长,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太和镇有户籍人口105534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太和镇人口数为131793人。
交通
太和镇境内有省道S115、S116;国道G105;广州南二环高速G1508、G4G4等公路和广州地铁14号线太和站、夏良站以及地铁3号线龙归站。
经济
2019年,太和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76亿元,增速6.1%;公共预算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49亿元,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额75.2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7.28%。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核查上报法人(产业)单位13142户、个体经营户347户,上报数量全区第一。
城乡建设初步改善
中心镇建设成效初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地铁三号线北延线顺利开通,龙归城项目正式启动。推进了汉田、木棉、友好等变电站建设,推进了龙归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广州市天然气工程营溪加压站和广从路市政自来水供水加压站等建设工程;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了广河高速征地任务;配合市、区推进陈太路、北太路、白云五线征地拆迁和青苗补偿;完成了沙太路、建业路、太营路、太和南路的改造、绿化、路灯工程;完善了部分路段设置防撞墙、公共停靠站等工程;结合镇级财政实力,推进朝亮路、长新路、龙兴西路、太和南路等的改造,积极扶持村、社道路建设,缓解墟镇日益突出的交通压力。圆满完成迎亚运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面完成106国道、北二环重点地区亚运“平改坡”整治工程,华南快速路太和段和广从路沿线两旁建筑、绿化和广告招牌亚运整饰工程。狠抓污染源整治,清理整顿全镇养猪业,切实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城乡环境面貌的初步改善。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借助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和“创文”的良好契机,建立了新的环卫工作绩效管理制度,完善了镇对村居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方案和《太和镇村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不断加强城区和主要道路的保洁工作,大力整治“六乱”,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占道经营现象进行了彻底整治,真正做到了还路于民。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作用,整合、提高群防群治队伍,巩固综合治理“人屋”工作成果,不断强化出租屋管理,2004年刑事立案627宗、同比下降9.26%,“两抢”立案152宗、同比下降10.59%,“两盗”立案139宗、同比下降10.90%。连续五年实现“两抢”、“两盗”立案两位数下降的工作目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逐年持续好转。
整规打假工作取得阶段成效。不断完善了整规打假长效机制。全年共查处各类制假案件264宗,其中假冒雪茄案件214宗、食品安全及无证照整治案件50宗。长期以来比较猖的假烟问题得到遏制,烟丝加工、机械生产、包装、运输等各环节都取得明显的整治效果。通过组织公安、工商、质监、烟专等职能部门进行大规模、地毯式的专项整治,太和镇整规打假和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打击了制售储运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推进。通过强化责任、落实队伍建设、见面服务、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通过升级改造镇计生服务大楼,加强优质服务阵地建设等各项措施,进一步夯实计划生育基础工作。2010年全镇户籍人口出生1456人,政策生育率为92.93%,落实计划生育手术1174例,与2009年同期对比增加150例,较好完成区下达的指标任务。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项目配套建设得到落实。加紧办理农村医疗事业、学校、公园等公共事业项目和资金落实工作。完成了太和中心医院争取二甲医院的立项申报,投入595万元用于太和医院、龙归华侨医院的办公大楼扩建改造、医疗设备设施购置添加及医疗人才引进;完成了大源小学、营溪小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将全镇所有的公园纳入统一管理,投入65万元对各公园(共计21.9万平方米)进行绿化补种和修整。推进了全镇环卫工作大改革,新增428万元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入638万元用于环卫补贴和墟镇保洁。
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高。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投入169万元为13所学校安装教学平台、电脑室和教学设施。积极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争取资金841万元启动了16所学校建设校安工程。进一步巩固和发挥教育强镇实际效果,不断加强德育和安全工作,继续推进“优秀校长”、“骨干教师”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中学初三毕业班会考取得历史性突破,4所初中均获得白云区初三毕业班工作奖励,其中70中学获得二等奖,115中学、太和中学获得三等奖,龙归中学获得进步奖。16所公办小学中有12所获镇毕业班奖励。
社会
基础设施
2019年,太和镇对地铁十四号线夏良站、太和站以及地铁三号线龙归站周边进行综合整治,投入2.13亿元推进114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大源中路景观升级改造、沙坑涌大源洞碧道、大源党群文化广场、龙口山庄公园等80个工程项目建设,修建道路1.6万米、13.06万平方米,绿道9423米,新增公园8个、路灯1079盏。推进谢家庄、大沥村等13个村城中村污水治理及供水管道工程,完成1050公里雨水立管改造和720公里污水管道、740公里自来水管埋设。
环境卫生
2019年,太和镇完成和龙、田心、北村地埋式垃圾压缩站点,151个垃圾收集房、296个生活垃圾投放点、28个厂企垃圾收集点和龙归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的建设。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垃圾日处理量642.7吨,同比增长9.47%。完成穗丰公厕、白山公厕等42座公厕的新建改造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三年任务”。清理积存垃圾等16753吨,拆除危旧房、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等38.52万平方米,全镇21个村基本达到“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要求,建成夏良、大沥等干净整洁村19个,草庄、沙亭等高标准美丽宜居村14个,头陂、北村等特色精品村3个。
文化
地名由来
清道光十七年,岁次丁酉(1837年)石湖营(营溪)的关朝亮、谢家庄的谢大来、上南村的汤朝辅,多次商议,决定在望岗岭脚,创设一圩。传说他们曾往谢家庄北帝庙康元帅菩萨前卜吉,云:“此地太旺,唯和气自可生财。"众人认为时局地利人和,故取名为“太和市”。可见因建圩而得名,是“太和"地名之始,一直沿用至今。
旅游
太和自然风景优美迷人,经广东省林业局批准的省级森林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位于该镇东北部。公园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帽峰山主峰海拔534.9米,为羊城老八区最高峰,形似竹帽,因此得名。公园内有铜锣湾水库、沙田水库、和龙水库,还有较小的水库星罗棋布。土壤肥沃,植物种群丰富,公园内共有植物179科569属875种,国家保护植物9种。帽峰山森林公园游览区分为9个功能区、25个景区,具有气候宜人的森林旅游环境。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7月,太和镇辖辖3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白云区朝亮南路22号。
获得荣誉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3年10月20日,太和镇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289位。
2024年9月20日,太和镇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290位。
2024年12月16日,太和镇入选2024镇域投资竞争力全国500强,排名第255位。
参考资料太和镇.360地图.2024-03-19
白云区太和镇.排行榜123网.2024-03-19
太和镇卫星地图.相约久久旅游网.2024-03-19
重磅!太和镇一分为三,白云区调整为4镇20街.澎湃新闻.2024-03-19
重磅 | 赛迪发布“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5-06-04
广州市白云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各镇(街)人口情况-.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门户网.2021-06-14
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_中小城市指数网.中小城市指数网.2021-11-21
枣庄9个!2023年全国千强镇出炉.今日头条.2025-03-31
重磅:2024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出炉!昆山市玉山镇持续领跑全国.凤凰财经.2025-03-26
全国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榜单出炉,四川上榜11个.新浪财经.202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