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海军杂志

《海军杂志》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创刊,为月刊,每期发行2万册,连续8年被评为“海军优秀期刊”。

杂志简介

《海军杂志》和《人民海军》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一报一刊”,是海军党委、机关和部队的宣传喉舌,全面深入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建设情况。《海军杂志》创刊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月刊,每期发行2万册,连续8年被评为“海军优秀期刊”。除了海潮出版社社长一职,陈立明同时担任该杂志的主编,从选题策划到稿件终审都需要他负责。他对《海军杂志》的封面设计、栏目设置和印装质量进行改进,使得该杂志成为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深受海军官兵喜爱的一本刊物。

图书出版

海军出版社政委

海军出版社政委 专访海潮出版社社长陈立明。每天上班路过海军大院,总忍不住多看两眼,觉得那里是一个神秘威严的地方。借着采访海军出版社政委、海潮出版社社长陈立明之机,通过电话确认、填写进门条、压放身份证等一系列环节,我有幸进入这个充满海洋气息的“神秘大院”。从军37年的陈社长随和大气,军人的豁达和文人的儒雅融于一身。他有条不紊地向我介绍着海潮出版社的各项工作,言语中不时流露出对海军的热爱和身为一名海军的自豪。

海潮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建于1986年,和位于天津市的中国航海出版社共同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出版社。陈社长1992年从海军司令部机关调往航海图书出版社工作,2006年年初又来到海潮出版社。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重点主抓了两件事情:一是《海军杂志》的出版工作,二是海潮出版社军事图书的出版。海潮出版社成立20多年来,共出版6000余种图书,其中军事题材占68%,其余为一些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和生活类图书。今后,海潮出版社将把出版重点放在军事类,特别是海军图书的出版领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为海军建设服务。

优秀成果的窗口

优秀成果的窗口 陈社长表示:“海军图书出版工作是集中展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和军事图书创作优秀成果的窗口,是海军军事理论创新、科学知识普及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服务平台,对于激励和繁荣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提高海军官兵政治、军事、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此,在他的带领下,海潮社制定了军事图书出版的五年发展规划:在质量上,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对面向海洋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情况、海军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新使命、军事斗争准备的新特点这条主线,强化海军、海战、海洋这一特色。挖掘老选题,开拓新选题,以战略系列、海军军事科学系列、社会和人文科学系列为主要选题方向,使海军军事图书逐步做到丛书化、系列化,争取在三年内形成比较完备的海军、海洋图书框架体系,以优异成绩迎接海军建军60周年。

赠书20万码洋图书

赠书20万码洋图书 在数量上,2007年出版军事图书(含教材)150种左右,其后每年拟增加25%左右,力争2009年达到205种左右。每年出版精品军事图书10种左右,力争军事图书发行码洋年均达到1000~1500万,销售实洋达到400~700万;每年为主战部队或高山、海岛等海军边防部队建立一到两个图书阅览室;每年向机关、基层部队赠书20万码洋图书。

设立海军出版基金

设立海军出版基金 对于如何落实这一规划,海潮社拟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首先,拟成立海军图书出版“深蓝”工程领导小组,由海军司令部首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将审定“深蓝”工程计划,并检查监督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展。其次,把为海军建设服务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牢记“三个服务”的办社宗旨,面向舰艇、面向岛屿、面向海洋,增强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更多地提供思想水平高、教育意义深、工作指导性强、官兵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为部队战斗力建设和海军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第三,在出版社与海军机关、研究院所、院校、部队之间,开展密切协作,共同发掘、提供优质的书稿来源,把好选题、审稿的质量关,共同宣传推广优秀的海军军事图书。第四,强化精品意识,不断提高军事图书质量。从前期的策划选题、约定作者、撰写书稿,到后期的编辑加工、装帧印制,每一个环节和流程都要严格把关,实现责任制,进行全程质量把关。第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军事图书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海军杂志》等军队报刊,军队内部网站,以及《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专业和大众媒体。第六,以海军图书出版“深蓝”工程为契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研究和创作队伍。优先选调有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编辑队伍中来。选派编辑人员参加全国、全军的出版专业培训和海军院校的军事业务培训,鼓励编辑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切实提高其策划能力和编校水平。第七,由海军出版社筹集与海军划拨相结合,为海军图书出版“深蓝”工程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设立海军出版基金,专门用于自主出版优秀的军事图书和海军专业图书。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