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二十五宝是指清代乾隆皇帝所指定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这些印章代表着国家政权的不同方面。在此之前,御宝的数量并没有明确规定。乾隆皇帝为了规范御宝的使用,对其进行了考证和排次,最终确定了二十五宝的具体数量和用途。
宝文
乾隆十一年(1746年)厘定的御宝宝文,除了青玉“皇帝之宝”采用满文篆书外,其他均为满文本字和汉文篆书。乾隆十三年,创制了满文篆法,使得御宝上的满汉文字书体更加协调统一。
藏处
二十五宝通常被保存在紫禁城交泰殿内的宝盝中,每个宝盝对应一方御宝。宝盝分为内外两层,均由木材制成,装饰精美。宝盝置于木几之上,外部覆盖着绣有龙纹的黄缎罩,整齐排列在御座两侧。
用途
清二十五宝各有不同的用途,如颁发诏书、祭祀百神、奖励忠良等。每方御宝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共同构成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种象征。
参考资料
北京故宫乾隆二十五宝玺揭秘(图).北京本地宝.2024-10-29
【名品视界】清朝御用二十五宝图《玺印》.个人图书馆.2024-10-29
玉玺: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宝图.个人图书馆.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