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币又称冥纸、冥钞、钱、阴钱等,是传统拜祭鬼神、祖先时的祭祀品之一。从广义上来说,冥币就是专指给阴间冥府享用的钱币,包括实物形式和虚拟形式。狭义来说,则指没有实用价值的寓钱,寓钱于形的纸质、陶质和泥质的冥币。
冥币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冥币基本上都不是实际流通的货币,而是一些虚拟物。秦汉的随葬冥币大都用金属钱币随葬,但也出现了纸钱随葬的习俗,高承《事物纪原》卷九载:“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最早记载使用纸钱的是南齐萧宝卷,洪庆善《杜诗辩证》云:“南齐东昏侯好事鬼神,剪纸为钱,以代束帛,李淳风盛行其事。”从陶钱、铜钱向纸钱真正大规模的转变出现时间,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五代十国三种说法,因唐代寒食节禁火之故,当时民间只有寒食节扫墓挂纸钱,唐宋开始,除寒食、清明节、中元节等节日外,其他节日也开始用纸钱。宋元明清时期,烧纸钱等习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更加广泛了,每个家庭均使用,佛道两教在各种法事中也要用到纸钱,达到了其他冥币不可替代的地位。
冥币样式丰富,材质多样,从立春至岁末,冥币在节日里常被用到,一方面是祭祀先祖,主要是进行墓祭。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先祖在收到冥币以后能够带给亲人朋友平安与福气。但冥币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诈骗,仿人民币,引发火灾等。
定义与名称
定义
从广义上来说,冥币是专指给阴间冥府享用的钱币,包括实物形式和虚拟形式。狭义来说,则指没有实用价值的寓钱,寓钱于形的纸质、陶质和泥质的冥币。
名称
冥币的别称有很多,大体而言,根据形状或是用途的不同有如下称谓:冥锭、冥宝、冥钱、冥镪、冥纸、冥财、冥资、冥钞、冥币、冥帛、帛、楮券、楮陌、楮泉、楮货、楮币、楮钱、楮锭、楮镪、纸钱、纸锞、纸元宝、纸锭、纸串、纸箔、神纸、迷信纸、钱纸、板纸、火纸、阡张、拟钱、阴钱、阴币、“”(吊丧的亲友赠送的纸钱),其中最普遍的是把它叫做“纸钱”。
历史沿革
商周时期
汤可可认为:冥币在中国出现的事件差不多与货币的产生时间相同。原始社会的棺和明器制度已经较为成熟,在丧礼中,随葬品也是比较丰富的,“仰韶文化多随葬石珠、骨珠、穿孔蚌、牙饰、角饰、指环、发、石坠。”原始社会实行的大多是物物交换,基本没有货币流通,在丧葬和祭祀中还看不到冥币的影子,但到了夏商西周时期冥币就开始出现了,这时期的随葬品较原始社会有了很大的丰富,一是铜器流行,二是随葬车马。殷代墓室中出土的多有贝玉,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三“说朋”认为“殷时玉与贝皆货币也”,陈梦家也认为“殷墓中以贝为随葬品,放在死人的口中、手握中、足旁、胸上等处”。
春秋和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和秦汉,冥币得到了发展,材质和样式都在这个时期变得丰富起来。春秋战国是战乱年代,物资相对匮乏,因而这个时期的冥币基本上都不是实际流通的货币,而是一些虚拟物,不能用于交易。春秋战国时期楚地地处南部,资源丰富,财力相对雄厚,流行爰金实币,在丧葬中模仿爰金铸成龜版形或方形的爰金冥币,代替爰金。
秦汉时期的随葬冥币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大都用金属钱币随葬。“汉代盛行用金属随葬。起初用的是铜钱,一些贵族。官僚的大墓,在墓中随葬大量各种各样的贵重随葬品的同时,也往往将作为财富象征的铜钱一起葬入墓中。”据文献记载,汉时就出现了纸钱随葬的习俗,高承《事物纪原》卷九载:“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到了东汉,用钱币随葬的风气更加炽盛,凡丧葬皆葬钱币:“洛阳西郊汉墓群里有217座西汉墓和91座东汉墓,东汉墓中的瘞钱数目明显增长,有的高达千数以上。”
魏晋隋唐时期
自东汉纸张发明推广之后,其成本低廉、加工简便的特点便充分显现出来,魏晋以降,纸张生产的规模日益扩大,推动人们以此取代费工耗资的硬质冥币。唐人封演说:“率易从简,更用纸钱,纸乃后汉蔡伦所造,其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另一个原因,则是宗教信仰及其相应的意识观念的改变。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由印度的传入,佛教思想及古印度的社会习俗也相应传入中国。佛教主张“四大皆空”,不私财富,信徒死后尸体焚化,以求化度,灵魂转入极乐世界。诸此佛教习俗及思想认识,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流行,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国人传统以实财殉葬的意识,“焚化”这种充满佛教色彩、据称可起到由“现界”转入“冥界”作用的新观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魏晋南北朝时期,乡间里开始用纸钱的实物形式,但主要用于鬼事,并没有把纸钱进行焚烧,把纸钱放入坟墓中或者墓前。最早记载使用纸钱的是南齐萧宝卷,洪庆善《杜诗辩证》云:“南齐东昏侯好事鬼神,剪纸为钱,以代束帛,李淳风盛行其事。唐《王玙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后世以纸当钱为鬼事,至是玙乃用祓。则是丧葬之焚纸钱,因于汉世之瘗钱。其祷神而用纸钱,则起自殷长史,盛行于李淳风、王玙也。”
对于从陶钱、铜钱向纸钱真正大规模的转变出现时间,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五代十国三种说法:认为使用纸钱是在魏晋时期的学者的依据就是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纸乃后汉蔡伦所造,其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乎庶,通行之矣。”清代考据学家赵翼即持此种观点,他认为:“然封氏闻见记谓纸钱魏、晋以来已有之。今自王公至士庶,无不用之,封演,李适时人,去六朝未远,所见必非无据,则纸钱之起于魏晋无疑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祭祀时冥币以纸钱的形式出现是在唐代,大多数学者均赞成此种观点,这主要是依据《旧唐书》卷一百三十《王玙传》载:玙专以祀事希,每行祠祷,或焚纸钱,祷祈福佑。最后一种说法是认为纸钱产生于五代十国时期,这主要是采取了欧阳修的说法。《新五代史·周本纪》论云:“寒食节野祭而焚纸钱,居丧改元而用乐,杀马延及任园,则礼乐刑政,几何其不坏矣?”欧阳修认为是在五代才开始用纸钱祭祀,但是这一观点遭到众多学者的质疑,如王应麟、朱熹、赵翼等。
唐朝寒食禁火,此时期诸多诗文中就有提到寒食节扫墓挂纸钱的习俗。如初唐诗人白居易《寒食野生吟》诗句:“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张籍《北郎行》诗句:“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巢衔上树”。唐代后期,从寒食后1-2天的清明节扫墓才开始烧纸,并且各地庙宇都有人用纸钱祭祀祈福。如王《送神》诗句:“纸钱灰出木棉花”。李山甫《雨后过华岳庙》诗句:“墙外素钱飘似雪”。冥纸初期以韧皮植物制造为主,故被称为楮钱;晚唐改用焚烧需要大量纸钱,明·张岱《夜航船》载:“王巧始以竹草造纸”,可能与他推广纸钱有关。纸质冥币和实物冥币同时存在,但陶制冥币逐渐减少。因为纸币不仅方便而且也节约了成本难,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承受。
宋元明清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世俗迷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烧纸钱等习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更加广泛了,每个家庭均使用,佛道两教在各种法事中也要用到纸钱,纸钱在这时达到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袁褧《枫窗小牍》记载赵构葬于思陵,“思陵神舆就祖道祭,百官奠哭纸钱差小,官家不喜”。谏官以为俗用纸钱乃释氏,非圣王所宜以奉宾天也。今上抵于地曰:“邵尧天何如人?而祭先亦用纸钱。岂生人处世如汝,能日不用一钱乎?”官家与今上乃指赵昚,他对百官祭奠的纸钱纸差钱小很不高兴,对谏官大发脾气,要与邵尧天相比。元代《元典章》规定:除纸钱外,其他纸糊房屋人马尽行禁绝,但元代诗文词曲中提到冥纸者甚多。如安南人黎贵在元为官,孛儿只斤·忽必烈遣使安南,有《挽安南国王》诗句:“纸钱风急树冥冥”。说明元代冥纸习俗已传至越南。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详细叙述闽赣制造竹纸过程。并称:“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满族入关前已有“堂子祭天”挂纸钱习俗。《清史稿·礼志》载:“堂了祭天,清代起自辽沈”。清代朝廷规定了官民丧礼用楮币的数量:从皇妃、皇子、品官至士庶丧礼,初祭的楮币从十八万至二千不等,把冥纸按等级制度化,集历代冥纸祭祀之大成。
纸质冥币流行还与葬俗有关,“汉民族传统的葬俗是土葬,明器以泥瓦之类贱而不易腐朽的材料制作比较合适,冥币也不例外。后来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宣停火葬,焚化尸体,这种观念对冥币的变革有很大的影响。”宋元以来流行火葬,因而纸质明器非常盛行,“纸明器虽比玉石、陶、木明器节俭,但一般数量较多,浪费也相当惊人,所以不断遭到世人非议。”但是纸钱从来没有遭到禁止,直到明清时期,由于朝廷的多次明文禁止,火葬便不似宋元时候流行,但是即使土葬仍是要用大量的纸钱冥币,或是焚化或是抛撒或者瘗埋。
使用方法
冥币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挂置法
多数悬于墓前树上、房门上,房屋旁边树上、墓冢上、垄上、庙堂之上等。如《杭州府志》卷(民国十一年铅印本):“清明节”,家各奠享祖先,并出郭扫墓,皆以纸钱挂树上。清袁枚《继新齐谐·纪曹孝廉梦》载“两旁屋宇门户俱掩,门楣上各挂楮锭一二串”。《中华风俗志·陕西·时令》曰“清明拜扫回,则折柳枝插门,以纸钱缚树,且以围其釜,曰能避虫蚁”。《余杭县志》四十卷(民国八年吴兰孙铅印本)载“清明前两日,谓之'寒食节’,门檐皆插杨柳,士女并出上坟,以纸钱挂于先墓,谓之‘标墓""、“十月朔日,复如清明,咸有展墓之祭”。
梵烧法
因为焚烧所致烟尘,可入幽冥,以供祖先、鬼神享用。如《武义县志》十二卷(清康熙三十七年刻本)载:清明节“节之前后十余日,祭扫先坟,所谓‘纸灰作化白蝴蝶,血泪梁成红杜鹃’,正此时也。”《临安县志》四卷(清光绪十一年活字印本)载:“清明,男女诣墓拜扫,标纸幡,燃楮钱。”
抛撒法
送葬或墓祭时都可用此法。这种习俗,在现代北方农村仍有遗留。此法的目的是讨好孤魂野鬼,让灵柩顺利通过或保佑阴间的祖先不受野鬼欺侮。张籍《北邯行》曰:“寒食节家家送纸钱,鸢作衔上树。”唐朝“寒食节”要禁火三日,王建说“三日无火烧纸钱”,所以“寒食家家送纸钱,鸱鸢作窠衔上树”、“风吹旷野纸钱飞”的现象,是相对抛撒或悬挂而言。
类别
冥币的材质
制作冥币的材质有很多种,有金、银、铜、铁、铅、锡、陶、泥、瓷、蚌、帛、纸等,最为常见的就是以下几种:
陶泥质
春秋战国流行,特别是南边的战国墓葬出土了许多陶质冥币,既有陶金版也有陶金饼。
金属冥钱
秦汉金属冥钱:“1977年陕西凤翔高庄秦墓出土半两冥钱,据考证,定为秦制冥钱。1983年在西汉宣帝杜陵从葬坑中发掘出土了五铢冥钱809枚,这些冥钱缠绕在陪葬的陶俑腰腹之际,形制与实用钱币相同但是钱体极小,所以称之为小五铢。”金或银质的专为随葬使用的这类冥币多在明朝出现。
人世所用钱币
用这种实际流通的钱币随葬在汉代非常流行,称之为瘗钱。汉以后仍然有瘗埋钱币的传统,在长沙纸园冲工地古墓中发掘的唐墓9座墓葬减少,少量的铜开元钱;宋墓中发现几枚“开元通宝”“祥符元宝”铜钱。元明清时期,实币纸钞也进入了随葬,如江苏无锡钱裕墓、沅陵县黄和州墓均发现有元代宝钞。
纸质
纸冥币大略可分为三类:一是锡纸(又称锡箔),用锡纸折成“元宝”“锭”的形状,象征“银元宝”“银锭”焚烧给死者享用。也有用金纸、黄纸折成,则象征“金元宝”“金锭”。二是纸钱,用黄纸或臼纸剪成钱形,或将钱形打印、印在纸上,用于抛撒或焚烧给死者,俗称“撒纸”“烧纸”“化纸”。纸钱又称“寓钱”,即寓钱于纸之意,说明这不是真实的钱,而是象征性的冥币。三是冥票,即是仿钞票式样印制的冥币。传统冥钞所用的纸主要是黄纸和白纸,现代冥钞均为彩色,券面比人民币大得多。从面额上来看,可分为大额组、中额组和小额组,字体有正书、隶书两种,黑色分红、紫、蓝、黑四种,冥钞上印有“天地银行”“玉皇大帝”“九殿阎王爷”的图案和文字。
混合材质
战国墓中的冥币主要是陶质的,但是也有少量铅质、石质与铜质的冥币。自从纸质的象征性冥币产生以后,用纸做成的纸锭、纸串、纸张等冥币就成为了冥币的主流,其它材质的冥币都只是作为辅助性的,或者是只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的时代。
冥币的式样
版状
近似于长方形或者正方形。长宽厚各异,但是基本上都出土于战国的楚国一带,以“块”作单位。
圆形方孔形状
有实际流通的铜钱,有纸质的铜钱形状,还有少量的陶质的铜钱形状。
元宝形状
古代所说的楮锭,以“锭”为计量单位,应当产生在真正的元宝产生之后。楮锭也与纸钱一样有黄色与白色之分,黄色为金元宝,白色为银元宝,大多数楮锭都是用锡箔纸折叠而成的,也有少数是纸张做成的。
贯钱形状
把铜钱状的纸钱串成一串,称之为纸串或者钱串,以“贯”或者“串”作为单位。
纸张形状
纸钱中最普通的形状,是指没有经过加工的黄纸或白纸,以“张”为单位计算。从颜色上看,有黄色和白色,黄色纸钱代表金,白色代表银。
阡张
呈古刀币状,阡张也写作“千张”,千张之阡是阡陌之阡,是纵向,阡张长串纸钱之意,具体地说阡张象征钱贯,其实是叠起来的纸钱。也叫钱垛。
意义与影响
从立春至岁末,冥币在节日里常被用到,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除夕等节日都会用到冥币,寒食节与清明节本来是两个节日,由于相隔太近,唐以后,寒食节被合并到清明节中,不再单独存在,一般在旧历的三月,清明节一般都要墓祭,墓祭就要用冥币祭奠亡灵,或者焚烧或者张挂,大多数都是张挂在墓旁,这是受寒食火禁习俗的影响;中元节来自于道教,一般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在这一天道士颂经,人们施食于地府中的恶鬼,祭祀祖先追念亡灵,给他们准备食物和焚烧冥币;除夕之夜也要焚烧纸钱,或为祭祖,或为驱鬼祛邪。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人们重视的,是辞旧迎新的日子,所以人们在除夕的晚上焚烧纸钱给死去的亲人朋友,希望他们也能过上新年。使用冥币一方面是祭祀先祖,主要是进行墓祭。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先祖在收到冥币以后能够带给亲人朋友平安与福气。
不管是祭神还是祭祖,焚烧冥币都是生者的一个美好愿望,希望在天堂和地狱的神鬼都能够享用到人世的一切,这种愿望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可以让生者心里感到慰藉,减少精神压力和悲伤之情。
从实物冥币到虚拟冥币的转换,节约了社会财富,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节省了物力和财力,形成了良好的风气。纸钱的产生,对整个明器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纸质冥币客观上也减少了盗墓行为。
相关事件
仿人民币的冥币
2015年05月08日,有小贩在墓地路边兜售仿人民币模样的冥币。这种冥币无论大小、图案均与人民币相像。记者采访印制冥币的印刷厂时发现,该印刷厂不仅印制仿第三套人民币的冥币,甚至连市面上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也被仿制成冥币对外销售。该厂老板自豪声称:“全国只有我们敢印仿带人头像的第五套人民币的冥币。”
冥币诈骗
2011年3月,张某通过新浪微博互粉和添加QQ好友的形式,与多名18岁至20岁的女性网友聊天,如果聊得投机,就提出相互视频聊天。为证实自己“富二代”的身份,他在视频聊天时,不时会展示一捆一捆的“百元大钞”,暗示如果和他玩“一夜情”,他就会为对方购买IPhone、LV包等时尚用品。这些成捆的“百元大钞”,是张某用冥币和两张人民币伪装成的。张某通过这种方式先后与多名年轻女性网友发生了“一夜情”。同时张某乘机盗取事主随身财物,仓皇逃离现场。张某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又以拍摄了双方性爱视频为借口,继续对事主或事主的家人进行敲诈勒索。2012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抓获了以送名牌手机手袋为诱饵盗窃,敲诈女事主的犯罪嫌疑人张某。
2021年10月19日,宋某某来到邻水县石永镇,以收购竹子、玉蜀黍芯、番薯等为由骗取老年人杨某某的信任,后提出其在当地派出所有熟人,要去打理关系、送礼,但手里只有零钱,想换成整钱,这样送礼才体面。杨某某深信不疑,便从家中拿出2000元钱给宋某某,宋某某用红包将2000元零钱装好给了杨某某。宋某某走后,杨某某回家打开红包发现里面的钱竟全是冥币,意识到被骗后,随即报警。2021年10月21日,宋某某被邻水县公安局抓获归案。
安全隐患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清明节等传统祭祀节日都时逢初春,天干物燥,风天较多,祭扫活动很容易引发火灾而且污染环境。2023年10月17日,商洛市首起“碳汇费”环境资源案由洛南县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张某某于2023年清明节祭祖时,焚烧冥币,引发森林火灾,造成5016株胸径5厘米以上的栎属和油松被烧毁。张某某因过失引发火灾,破坏了自然环境,侵害了公共利益。被告人张某某因犯失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一年,附带民事环境公益诉讼赔偿毁林碳储蓄量价值28578.99元、恢复造林费55100元。
法律规范
2017年3月14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禁止生产经营焚烧冥纸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通告:一、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冥币和纸人、纸马等迷信殡葬用品。违反上述规定,由市或者区、县(市)民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没收殡葬迷信用品,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二、禁止在丧事活动中摆放、焚烧冥币和纸人、纸马(牛)等扎糊的封建迷信丧葬用品。违反上述规定,由市或者区、县(市)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三、禁止在城镇街道烧纸、焚烧遗物或者抛撒纸钱。违反上述规定,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会同公安派出所予以制止;抛撒纸钱的,由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四、从事丧葬用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按照审批范围生产、经营。违反上述规定,由市或者区、县(市)民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全部成品、半成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2019年3月20日,为规范人民币图样使用行为,维护人民币信誉和流通秩序,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对《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办法明确,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易耗品、票券等物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
《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禁止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宣传品、出版物或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等损害人民币的行为。该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元至5万元罚款。
参考资料
冥币“套牌”人民币,政府监管去哪了?.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2023-12-06
一男子用冥币“换”老人真钱获刑.人民网.2023-12-06
商洛市首起“碳汇费”环资案宣判.人民网.2023-12-06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 生产经营焚烧冥纸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有关事宜的通告.哈尔滨市人民政府.2023-12-06
央行拟禁止在祭祀用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中国政府网.2023-12-06
祭祀用品印有人民币图样 违法!禁止销售使用.云南网.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