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共和乡

共和乡为德江县下辖乡,下辖6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以土家族为主的六千多户两万三千多人。总面积105.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共11640亩,人均耕地0.57亩,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脆弱,旱地作物优势明显,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番薯阳芋、油菜、烤烟、花生等。

共和乡距德江县城18公里,东抵乌江岸边、与潮砥镇长堡镇隔江相望,东南与思南县交界,西南与堰塘乡接壤,西与青龙镇相连,北邻稳坪镇。303省道穿越乡境20多公里,乌江过境也有20多公里,交通便捷。

简介

全镇辖6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现居住以土家族为主的六千多户两万三千多人。总面积105.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共11640亩。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脆弱,旱地作物优势明显,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番薯阳芋、油菜、烤烟、花生等。

共和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与乌江山峡的绝壁风光交相辉映。其景点有:富有小山峡之称的乌江画廊,神奇的花莲洞、十里闻声的响水洞、曾家坝林海、板桥红枫林等。

共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银丝大理石质地坚硬、花纹美丽;街上优质石灰岩,曾家坝紫色花页岩随处可见,神溪煤矿储量丰富。境内重晶石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铝钒土也有相当储量,极具开采价值。矿产业投资潜力巨大,德江县最大的工业企业乌江水泥厂就坐落于此。另外坐落在乌江边姜家渡村是乌江奇石重要产地,奇石怪异,不仅皮质极好,画面丰富为当地居民成为江边居民的收入来源的一部分。

正在建设的德江——共和白果坨码头(德江港)二级公路,将是德江县通高速后又一大工程大交通项目,将充分利用水陆交通优势,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坚实基础。

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与周边乡镇携手共同打造白果坨中国湿地公园乌江两岸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拥有奇怪的山形和森林结合,加之沙坨电站建成实现河平两岸阔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了。建设好和打造好白果坨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德江县美丽乡村,更是真正实现人民增收致富的良好平台,将于周边乡镇实现合作共赢。

发展经济

德江县共和乡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57亩。人多地少乡,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交通不便,常年干旱缺水,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异常恶劣,群众增收特别困难。自2001年以来,该乡开始全面实施以治山、治水、治路、治电为主的“四治工程”。该乡采取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经果林项目建设等方式进行分类治理:即对神溪、和平、街上、茶坨等村11033亩石漠化严重区域土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对白果、上坪、银丝等村13423亩荒山进行了植树造林;对上坪、胜利、新黔等村3000亩土地实施金秋梨、五星枇杷、花椒等经果林等工程项目。为推进生态畜牧业持续发展,今年又在上草、和平等村实施1500亩林下种草项目,对和平、新黔、银丝、盐井村一带2万亩荒山进行封育围栏。如今,昔日荒秃秃的赤裸山头披上了绿装,2000多亩沙丘变成盛产粮食的风水宝地,和平、胜利村的经果林陆续挂果,1000多户农户依靠生态林发展畜牧养殖走上致富路。全乡森林覆盖率已从以前的18.5%提高到35%以上。

该乡先后争取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乌江水泥年产2000000余吨,在上坪、神溪村、涣河、上草村修建了300多口小水窖和蓄水池,实施了响水洞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让15000余人喝上了干净便捷的自来水。大力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修建姜家渡、转角、乌鸦村等15个村的通村公路;维修改造了银丝至白岩店、街上至甘溪、上草至银丝等74个村民组的公路,通车里程达195公里。全乡22个村全部通公路,85%以上群众结束了“肩挑背驮”历史。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现已在该乡形成规模。有生猪存栏33457头,优质肉牛4123头,优质肉羊57383只。

水电站的建成,促进乌江两岸的渔业发展和航运发展。姜家渡村,胜利村的渔业取得巨大发展,村民年收入在年年显著提高,生活得到改善。乡村公路取得巨大成就,实现村村公路硬化。

现在德江县县打造黔东北地区中心城区之一,其德江的交通方面也大大的在改变,列如德江未来的三高、四铁、一港口,水上交通现在也在共和乡实现建修,国家总投资2个多亿修建共和港口,未来的水上航运直通重庆市、思南、和长江三侠地区等。

教育发展

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共和中学)、乡中心完小1所(共和乡完小)、片区完小3所(中坝、银丝、曾家坝)、教学点12个(白果、胜利、神溪、姜家渡、塘坝、上坪、盐井、横石良、凉水井、喻家坪、上草、岩门);幼儿园一所(共和乡幼儿园);2009年秋季学期有初中生1034人,小学生2323人,在园幼儿184人。

全乡现有小学专任教师116人,其中本科学历12人占10.34%,专科学历59人占50.86%,中专学历41人占35.34%,其他学历4人占3.45%,学历合格率为96.55%;现有中学专任教师56人,其中本科学历26人占46.43%,专科学历30人占53.57%,学历合格率为100%;幼儿专任教师5人,其中大专学历4人占80%,中师学历1人占20%,学历合格率为100%;乡教办6人,其中大专学历5人,本科学历1人。

全乡有高级职称教师4人,中级职称教师65人。全乡小学校舍总面积9852平方米,生均4平方米,初中校舍总面积4155平方米,生均 4.7 平方米。乡完小及中学有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片区完小均有图书室。共有8所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其中模式三学校1所,模式二学校6所,模式一学校1所。

共和中学

共和小学

共和幼儿园

城镇发展

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优势互补。努力打造舒适卫生文明城镇。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