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娟,1968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紫砂发源地丁蜀镇的陶艺世家。自幼受到陶艺的影响,从艺二十余载。她曾师从实力派巨匠丁亚平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勤芳,将绞泥装饰工艺发展到一个新水平。2015年,周伯娟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亚麟为师。她的作品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展评中屡获金奖和银奖,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周伯娟是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同时也是江苏省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她曾获得“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和无锡市三八“红旗手”荣誉,以及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称号。
人物经历
1968年生于江苏宜兴紫砂发源地丁蜀镇。
1968年生于江苏宜兴紫砂发源地丁蜀镇,江苏省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自幼受宜兴陶都的影响,耳濡目染,从艺二十年余载,1985年进紫砂工艺厂学习,练就扎实的基本功,1990年受邀入紫砂工艺五厂特艺组,与实力派巨匠丁亚平等共同担任新品开发和徒工技能培训工作。她作品风格简洁明快,神韵兼备,传统而又不失创新精神,尤其是受到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勤芳指点后,熟练掌握绞泥装饰技巧,其创作的作品先后获得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上海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优秀奖、金奖,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通过在中国美院紫砂研究班的学习,自我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得到了升华,作品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紫砂绞泥装饰技巧独树一帜,被评价为“论绞胎工艺,必少不了周伯娟”。
师承
周伯娟2012年正式拜师于禅画大师张大华先生门下,成为齐(白石)派艺术第四代传人。同年,当今陶瓷泰斗、造型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张守智教授(汪寅仙大师作品“曲壶”设计者)亲自为她设计了“皇冠如意”等三款作品,是对她壶艺水平的莫大肯定。学无止境,艺海无涯,目前“月照十八式”(与禅画大师月照上人合作)等创新作品正越来越得到同仁及收藏界的亲睐。
艺术成就
2002年创作的《思源提梁》获中国名茶博览会暨首届碧螺春文化节银奖。
2005年创作的《伯尘壶》获广州市国际茶博览交易会紫砂陶艺优秀作品展金奖。
2005年创作的作品《威震八方》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金奖。
2008年创作的作品《问道》在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中被评为金奖。
2009年创作的《御带壶》获2009年中国西部国际工艺品、礼品博览会金奖。
2010年创作的《洗象壶》获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览会金奖。
2011年作品《仿古三角鼎》获2011年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
2011年创作的作品《鱼跃龙门》在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第二届陶艺创新作品展评及陶艺论文评比中获金奖。
2011年创作的《知足壶》在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3年创作的作品《御带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永久收藏。这是对其紫砂艺术成就的最大肯定。
2015年首届“景州杯”手工制壶大赛中,其作品“鱼跃龙门”壶获得中级组银奖。
2018年参加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紫砂陶制作项目,进入决赛。
2018年被上海信息管理学校聘请为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特聘专家。
2018年被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聘请为国学文化传承委员会专家委员。
2019年作品《无尘壶》在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暨第八届“大地奖”陶瓷创作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9年作品《一江秋》在第二届辽宁省艺术陶瓷精品展荣获金奖。
2019年作品《无尘》获得首届世界壶艺大赛优秀奖。
2019年作品《紫砂凤冠壶》被安徽博物院永久收藏。
2019年作品《旭日东升》被海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9年作品《心莲》被湖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9年作品《洗象壶》被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9年作品《淑懿套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
2020年作品《海天一色壶》荣获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银奖。
2020年在中国江苏乡土人才技艺世界技能大赛中,荣获江苏省巾帼建功兵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
思源壶
庾信在《征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毛泽东也留下了“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学会思源、感恩、理解、爱,包容生活是这把壶的理念。《思源壶》取材于古井样式,并大胆创新,以六角井为壶身,井桶为壶钮,绞泥的运用亦增加了造型的装饰感,使其和谐、天然、凝重的风格得到了极致的展现。
御带壶
历经岁月尘烟浸染的紫砂土胎,暗红发亮,透露出一种古旧的沧桑之气。壶体,饱满圆润,高过拳握。壶盖和壶身上的御带,又让整个壶显得朴实而不失潇洒,敦厚中透着贵气。壶钮好似一座弯弯的拱桥,壶嘴外圆内方,壶把外方内圆,比例协调,搭配合理,与壶身紧密呼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