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生物工程系,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和部省合作共建高校——郑州大学的直属院系。
院系概况
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生物工程系。现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技术为校级特色专业,生物工程列入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前在校本科生925人。
在本科生培养体系建设上,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体系教学平台和实验教学中心。在生物学7门主干课程中,《植物生物学》为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为省级教学团队,《动物学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为校级精品课程,《细胞工程》和《分子生物学》为校级双语教学课程。参照《国家级生物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建设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为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承担十五门专业实验课100项实验,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学时之比为1:1.2。昆虫标本室藏有河南昆虫27个目400多科的近13万号标本,全省馆藏量最大。在学生培养工作中,注重本科生导师制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工作,把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工作重点,把考研工作作为学风建设的重点,使学生在科研素质、专业视野和综合能力上得到锻炼。多年来,我院本科生考研比例保持在50%以上,其中70%以上考取的是“985”高校和中科院系统。同时,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国同行较高的评价,每年有30余人被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生命科学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迅速,现有生物信息学博士点、生物学一级硕士点、生态学一级硕士点和农学二级硕士点,并有在职人员生物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已招生的二级学位点有:植物学、动物界、生态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特种经济动物和生物工程硕士点。在校全日制研究生212人,在职工程硕士 27人。
生命科学学院拥有《河南省功能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市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研究所》以及双聘院士《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技术实验室》和《微生物发酵与代谢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同时拥有《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河南省创新性科研团队》和《郑州市农作物基因工程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基础生物学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动物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分类与保护学;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肿瘤标志物与基因工程、生物化学与新药创制、植物基因工程与遗传改良、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技术;在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微生物发酵与代谢工程、烟草微生物学。已承担有973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948”项目、国家公益行业科技专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横向项目12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
机构设置
学院办公室
院党总支办公室
教学科研办公室
研究生办公室
团委办公室(学工办)
院委员会
组织机构
生物技术系
生物信息系
生物工程系
干细胞研究所
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生物化学与生物制药研究所
生物信息学与肿瘤免疫研究所
分子免疫学与抗体工程研究所
综合实验中心(河南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SPF实验动物中心、科研实验中心)
郑州大学院系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0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5人;有海外经历教师29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5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基金河南联合重点项目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中原领军人才3人、河南省人民政府津贴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6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6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0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等。
专职教师
兼职教授
尹长城 北京大学医学部 教授
万有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教授 博导
CHRISTOPH.F.BECK 德国Frieburg大学第三生物学院 教授
黄钦恒 美国麻省坎布里奇WYETH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陈 迪 密歇根州立大学 副教授
闫锡蕴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教授 博导
李建科 中国农业科学院 教授 博导
本科生培养
生物信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生命科学理论(动植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语言、软件工程、生物学数据库技术等)、全面的生物信息学知识、较强的计算机编程技能,且能够适应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需要,能够在生物信息资源与数据挖掘、生物信息软件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机原理、编程与计算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计算机科学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资源与数据挖掘、生物信息软件设计与开发、生物学数据库技术等生命科学及生物信息学专业课程。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生物蛋白质结构、药物设计信息等相关信息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在生物信息与软件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修业年限: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
生物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掌握生物制药或发酵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制药或发酵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工程原理、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修业年限: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
生物技术
培养目标: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其核心是以脱氧核糖核酸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以及相关的微生物、生化、细胞及生物制品等工程领域。本专业就业领域为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生物、医药、食品、农业、环保等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生物制品公司等),从事科研、服务、生产、管理或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现代基因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近5年(06-10年)考研录取率为46.5%、43.6%、51.5%、52.9%和53.9%;2011年毕业198人中有97人考取研究生,其中11人考取北京大学,21人考取中国科学院,7人考入浙江大学,71.8%的学生考取国家“985”重点高校或中国科学院。
修业年限: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
研究生培养
学位点介绍
生物工程系学科建设发展迅速,现为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在职人员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有农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已招生的二级学位点有:细胞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动物界、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经济动物和生物工程硕士点。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20人,工程硕士20余人。
导师队伍
博士生导师:
薛乐勋祁元明路纪琪
硕士生导师:
朱大恒田保明康巧珍史团省 关方霞吴 健刘 伟黄进勇赵万千
王爱萍崔惠芳 戴桂馥高艳锋田曾元朱世新臧 新陈继峰曹刚强
岳彩鹏 杨冬之周景明 翁海波张守涛刘红涛王振龙郭予琦李国栋
唐保宏杨艳坤张一折王庆东
科研管理
科研机构
河南省离子束生物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发酵与代谢工程实验室
烟草生物技术研究室
植物基因工程与遗传改良实验室
生物工程系昆虫标本室
承担课题
科研成果
2016年以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49项,其中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1项、联合基金重点2项、“优青”2项,面上项目、青年基金、联合项目等37项,国防重大专项课题5项,省部级项目43项。纵向总经费为4348.62万元,横向项目总经费5975.5万元。成果转化2项,总经费5500万元。发表SCI论文106篇,其中高被引论文1篇;获批美国、日本及中国专利奖共计17项;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
2018年,郑州大学、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治疗肝纤维化创新药物ADN-9”专利技术转让与研究开发项目签约,专利技术转让与研究开发费用总额达5000万元,实现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突破。
学科平台
现有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
学院具有生物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进入ESI全球前1%,2019年上海软科中国生物学排名前17%。生物学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现有在校本科生892人,硕士研究生492人,博士研究生71人。
学院建有河南省功能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蛋白质与肽类药物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干细胞医学研究与转化工程实验室、郑州市院士工作站等研究平台,拥有5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学院主要科研方向有:干细胞与转化应用、生物化学与生物制药、分子免疫与抗体工程、生物多样性科学、生物信息学与肿瘤免疫。
参考资料学院简介-生命科学学院.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