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预算(英文:National Defense Budget),亦称国防费预算,是指一个国家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在一定时期内国防费开支计划,是价值形态的国防资源配置的主渠道,是国防建设规划与计划的货币化。
国防预算是伴随着国家预算制度的产生而建立起来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虽然国家存在财政开支问题,但并没有形成国家预算和预算制度。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英、法等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率先建立了预算制度。在中国,预算制度到清朝末期才出现。国防预算的内容一般来说包括军费、国防科研费、国防基本建设费、后备力量建设费等,编制方法主要采取基数预算法、绩效预算法、规划-计划-预算法(PPBS)和零基预算法。世界各国的国防预算的规模和结构,因其面临的不同情况而异。世界政治、军事形势及本国受战争威胁的程度,国家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等,都是决定国防预算的基本因素。
国防预算的编制是整个预算工作的起点和关键。编制国防预算的原则因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而不同,但一般必须从国家的战略出发,与国民经济和国家财政状况相适应。中国的国防预算是按照以下程序编制的:总后勤部和国防系统有关部门提出,按归口管理的渠道逐级上报,经国家财政部门综合平衡和国务院审定,形成国防预算草案,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国防预算反映国家投入国防建设的财力水平,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方向、规模和结构具有重大影响,对配置与管理国防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它还从经费使用方面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它既是国防建设各项事业的内容、规模和发展速度的综合计划,也是控制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发展规模及其内部各种比例关系、保证国防建设按既定目标发展的重要手段。
定义
综述
国防预算亦称国防费预算,是指一个国家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在一定时期内国防费开支计划,是价值形态的国防资源配置的主渠道,是国防建设规划与计划的货币化。国防预算具有反映和控制国防建设的规模、结构和方向的功能,是中央政府和国防部门各级首长、职能部门实施国防费管理的重要手段或工具。
资源配置角度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国防预算是对国防建设的总体设计,是保障国防部门各项建设事业目标实现的国防费分配与使用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或工具。也就是说,国防预算实质是一种国防资源配置计划,国防预算的制定实际是对国防资源配置的规模、结构和国防资源具体如何运用进行计划。世界各国的国防建设与发展所需要的经济资源,均由政府以国防预算的方式来确定,并根据国防预算对国防部门实施拨款,再由国防部门通过市场交换获得武器装备、物资器材等实物资源,从而形成一定资源配置规模与结构。可以说,国防部门的所有活动,包括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教育训练的实施、作战任务的完成等,都离不开国防预算为其提供的财力保障。
管理角度
从管理的角度讲,国防预算则是一种国防费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是通过预算对国防建设的经费分配与使用所进行的筹划、组织、调节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国防预算的制定,是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和国防发展战略方针指导下,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技术因素的基础上,对可投入国防建设的财力进行统筹安排。而且,国防预算的制定和执行都是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进行的具有明显的规范性特征。同时,国防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有很强的权威性,对国防费的使用方向和用途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和约束作用。
在中国,从政府角度看,国防预算是政府,具体讲主要是中央政府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是中央政府对国防建设的财政拨款计划;从国防系统内部看,则是其各级各部门分配与使用国防费的计划,是组织与实施经费保障的依据。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前者主要确定当年的国防费总量和相应的结构;而后者,应该对国防费如何分配与使用给予确定。
历史沿革
国防预算是伴随着国家预算制度的产生而建立起来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虽然国家存在财政开支问题,但并没有形成国家预算和预算制度。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英、法等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率先建立了预算制度,明确规定国家每年都要事先拟订国家财政收支方案,交付议会审批,而后由国家行政机构执行,并将执行结果报议会审查,初步建立起包括国防预算在内的国家预算制度。
17世纪,英国财政大臣到议会提请审批财政法案时,总带着一个装满财政收支账目的大皮包,因而英文词Budget(中文意为“皮包”)逐渐成了预算的代名词。在中国,预算制度到清朝末期才出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常备军数量的增多,国防预算也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逐步由比较简单的形式发展成复杂而完整的体系。
具体内容
国防预算的内容很多,一般来说包括军费、国防科研费、国防基本建设费、后备力量建设费等,其中军费是国防预算的主要组成部分。上述每个类别又包含若干项目。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世界各国的国防预算体系、分类和方法不尽相同。在一些国家国防预算的内容仅仅是军费预算,军费以外的其他国防开支没有纳入国防预算范畴;有的国家未把属于国防开支的某些项目纳人国防预算,例如美国把核武器研制费列人能源发展费,使国防预算规模小于国防开支的实际规模,没有全面反映其国防预算开支的真实情况,这给国防预算的国际比较分析带来了难度。中国建立了将所有国防用途经费支出纳入国防预算的体系,严格按照经费的不同用途和职能,明确规定了预算经费的项目名称、序列编号、开支范围和主管部门等,这不仅便于编制和执行预算,还有助于财务核算和监督分析,对搞好国防预算经费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国防预算编制方法
在编制国防预算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下列四种方法:
基数预算法
基数预算法又称为增量预算法。即预算分配按照基数加增长的原则,在上年度国防预算的基数上加一个增长比例或数额,据此确定本年度的预算。
绩效预算法
绩效预算法又称为业绩预算法。即将国防系统各级各部门的建设任务和工作区分为不同方案,运用企业成本会计方法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衡量不同方案的业绩,根据业绩来选择预算项目。
PPBS
规划-计划-预算法(PPBS),即在制定国防和军队发展长远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中期计划,然后再编制年度国防预算。
零基预算法
零基预算法又称为不连续预算法。采用这种方法时,不受上年度遗留项目的约束,一切收支都以零为起点,运用成本效益方法,对所有的意向开支项目进行全面审查评估,根据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可提供的财力支撑条件,进行项目安排和编制预算零基预算法与基数预算法相比,在实际经费分配方面更加具有公正公平、合理等明显的优点。
国防预算编制过程
国防预算的编制是整个预算工作的起点和关键。编制国防预算的原则因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而不同,但一般必须从国家的战略出发,与国民经济和国家财政状况相适应;根据国防需要确定各项开支的比例关系,量力而行,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国防预算方案一般由国防部门或军队有关机构编制,经国家有关机构审查批准后生效。
中国
中国的国防预算是按照以下程序编制的:总后勤部和国防系统有关部门提出,按归口管理的渠道逐级上报,经国家财政部门综合平衡和国务院审定,形成国防预算草案,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
美国
美国国防预算过程由总统预算过程和国会预算过程构成,行政机构和立法机关共享预算权。在美国总统预算过程中,规划计划预算制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将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计划,再转化为具体列支的预算条目。
总统预算过程由规划、计划和预算阶段三部分构成。规划阶段是总统预算过程的开始,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定作战能力需求,为计划阶段确定国防战略方针政策。计划阶段是联接战略规划和具体预算的纽带,也是规划计划预算制度的核心。预算阶段是总统预算过程的最后步骤,在这一阶段,国防规划、计划被落实为预算文件当中的一行行具体预算条目。该阶段的最终成果是由总统签署并递交给国会的《总统预算》。
在美国国会预算过程中,立法机关通过立法过程对国防预算决策施加影响,并使国防预算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防授权法案》。其大致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国会收到《总统预算》后,参众两院就国防预算形成共同决议案,用于指导下一步的国防授权和拨款的立法工作。二是在决议案通过之后,参众两院的拨款委员会、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和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立即按照决议规定的指标起草《国防授权法案》(草案)。三是当总统收到最后由参议院递交的《国防授权法案》(草案)后,如果无反对意见,则在10日内将其签署成为法律,由此完成了《国防授权法案》的立法程序。
影响因素及表现
世界各国的国防预算的规模和结构,因其面临的不同情况而异。世界政治、军事形势及本国受战争威胁的程度,国家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等,都是决定国防预算的基本因素。这些因素对国防预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影响国防预算的绝对数额和增长幅度。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虽然处于相对和平稳定时期,但因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局部战争连绵不断,新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刺激了国防费的增长。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国防开支的绝对数额连年攀升,只是近年来因受经济危机的制约,国防费增长幅度才被迫暂时有所减缓。
二是影响国防预算的结构。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不断改变着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和军事力量结构。由于高技术军兵种在战争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为了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防预算,用于发展高技术军兵种及其武器装备的经费比例不断增大。
国防预算制度
国防预算制度是关于国防预算制定和执行的法律性规范。国防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而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和确定本身则是一种制度安排,即通过制度安排来确立国防资源的配置方式。国防预算作为国防资源配置的方式,必须事先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则,从而规范与约束国防预算关系和行为。规范与约束国防预算关系和行为的规则就构成国防资源配置制度,即国防预算制度。它是保证国防预算活动得到正确有效的组织与协调,以及监督检查国防预算执行情况不可或缺的。因此,国防预算制度是政府配置资源提供国家安全的一种规则性安排。
国防预算的制度安排由基础性制度安排和特定的制度安排两部分构成。其中,特定的制度安排是根据基础性制度安排作出的,因而基础性制度安排构成特定制度安排的环境,即制度环境。在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宪法和法律结构又是至关重要的,其通过决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来影响特定的制度安排。对国防预算所作的特定制度安排,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国防预算制度,即有关国防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和考评等活动的行为规则,是对国防预算应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应该怎样编制,以及怎样审批、执行和考评等的规范与明确。对国防预算作出制度安排,是为了使国防年度总预算,年度分项预算和年度单位预算活动有一个统一的行动规则,建立起正常的预算秩序,更好地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确保国防预算职能的实现。
国防预算制度作为规范与明确国防预算活动和预算关系的规则,其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规范与明确国防预算活动各行为主体之间的预算关系的制度,即国防预算的基本制度,如以确定预的主体与级次、划分预算权限和收支范围为核心的国防预算体制。二是规范国防预算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的制度,如国防预算的程序、国防预算编制的形式与方法、国防预算科目及开支范围,以及国防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国防决算与决算审计、国防预算的监督与考评等方面的制度。三是与国防预算收支管理有关的具体办法、规定和标准等,如经费管理、经费供应与开支标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规定。
国防预算的作用
国防预算从经费使用方面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它既是国防建设各项事业的内容、规模和发展速度的综合计划,也是控制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发展规模及其内部各种比例关系、保证国防建设按既定目标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防预算反映国家投入国防建设的财力水平,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方向、规模和结构具有重大影响,对配置与管理国防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配置国防资源
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是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由于国防建设所必需的资源分布于各消费者手中,这就要求必须通过定的方式把这些资源筹集起来,然后再通过相应的手段将这些经济资源在国防部门内部进行再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经费虽然不是国防实力和军队战斗力现实有形的生产要素,但它却是国防建设资源的集中体现。资源配置的过程表现为货币资金的配置过程,并且是通过货币资金的配置来引导人力、物力等有形资源的配置。为了保障国防部门实现各项建设事业目标,中央政府通过国防预算将国防费分配到担负有国防职责的相关部门,并由国防部门通过市场交换获取一定数量的人力、武器装备、物资器材等实物资源,形成进行国防建设的生产要素。最终使国防建设增量资金转化为国防实力和军队战斗力。可见,国防预算的实质是一种国防资源配置保障计划,是国家政府配置与管理国防资源并提供国家安全服务的工具与手段。
交换媒介职能
国防费作为货币在资源流动中起着交换媒介的基本职能,国防预算作为国防费收支的法定形式,在国防建设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机制:一种是市场机制;另一种是行政机制。市场机制主要是解决私人产品的生产、分配与消费等问题;政府强制机制则主要是解决公共产品的牛产、提供、分配与消费等问题。由于大多数公共产品都存在着消费或使用上的效用不可分割、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等特性,因而即使在市场配置机制失灵的领域,大多数公共产品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搭便车”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公共产品又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或者说是公共利益的物质载体,特别是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道路、公用事业、法律秩序等公共产品,是所有的家庭生活和企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了增进资源配置效率,需要政府强制性配置机制的介人。
国防预算就是国家政府在市场配置基础上,采取的强制手段和公共选择机制。为了满足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求,国家政府必须通过国防预算强制性地把部分经济资源投入到国防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政府主要通过征税的形式,把各种经济成分、各个部门、各个经济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创造的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然后再通过预算方式,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分配到国防部门,配置于国防部门的各种用途和支出项目上。通过国防教育、科研、训练演习、作战等一系列国防活动,为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服务,满足社会的公共安全保障需要。可见,货币形态的国防预算经费,是政府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作战的那部分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价值表现,它代表着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和劳务。
协调国防建设资源配置
从国防预算配置资源的过程来看,实际上包括以下两次配置过程:一是中央政府通过国防费总预算初次配置用于国防建设资源的总规模。对于国防部门向中央政府提出的国防预算方案,中央政府从国家维护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总体战略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决策程序和公共选择机制,确定国防费总预算,并作为中央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经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国防费总预算,实质上就集中体现了国家配置于国防部门的资源总量。二是国防部门通过国防分项预算再次配置用于国防建设的资源。即国防部门将中央政府确定的国防预算,通过国防分项预算进行再分配,配置于各军区、军兵种等各大单位和其他相关国防建设事业部门。这种国防经费的再分配过程,实质上也集中体现了国防建设资源的具体投向和投量,是国防建设资源的再次配置。
优化国防建设资源配置
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经济建设,其最高境界都是追求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取较大的效益。在经济建设领域,为了同时实现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必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达到生产和消费的最佳组合。同理,在国防建设领域,要实现军队战斗力最大化或国家安全利益最大化目标,关键在于使国防建设资源配置处于最优状态。充分发挥好国防预算的经济杠杆作用,紧紧围绕国防建设目标优化经费投入和使用,就可形成约束国防建设人力、物力等资源投量和投向的积极条件。例如:通过调节人力资源经费投入有效控制武装力量的总规模及其内部各类人员的数量;通过调节装备经费的投人,控制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以及各类武器装备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这就有利于优化配置国防建设资源,控制成本,提高建设资源投入的使用效益。
各国预算
国际
美国
2022年7月,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29票赞成、10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一项规模庞大的年度国防政策法案。2023年财年,美国国防预算总额提高至创纪录的8400亿美元。这其中包括拜登政府为应对所谓“中俄威胁”增加的370亿美元。
当地时间2025年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承诺,首次提出高达1万亿美元的国防预算方案,创下美国军方的历史纪录。6月,根据公布的预算材料,2026财年美国国防与国家安全预算总额为8926亿美元,与2025财年基本持平。在2026财年预算中,特朗普削减了对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战斗机的采购数量,仅计划建造三艘军舰。
法国
2023年10月,时任法国国防部长勒科尔尼向法国参议院外交、国防和武装部队委员会提交了2024年国防预算案。与上一年度相比,2024年法国国防预算增加7.5%。勒科尔尼在提交的国防预算案中指出,2024年法国国防预算达472亿欧元(约合497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加33亿欧元,这是法国国防预算连续7年实现增长。
2024年10月,时任法国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努出席下议院国防委员会会议时,概述了2025年国防预算有关内容,提出2025年国防预算由2024年的472.3亿欧元(约合510亿美元)提高至505.4亿欧元。
日本
日本政府在2022年底正式通过新“安保三文件”,文件指出,2023至2027财年日本的防卫费总额提升至约43万亿日元。自2023财年起,日本防卫预算连续突破6万亿、7万亿、8万亿日元。
日本2025财年中央政府预算总额为115.1978万亿日元(1美元149日元),刷新了2023财年预算总额114.38万亿日元的纪录。2025财年,日本防卫预算增至约8.7万亿日元,刷新了2024年创下的7.9496万亿日元纪录。
中国
2021年3月5日,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审议的预算草案,中国2021年的国防支出为13553.43亿元人民币(约209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6.8%。
2022年,中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14760.81亿元(其中,中央本级安排14504.50亿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7.1%。增加的国防费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安排,全力保障规划任务推进落实,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二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三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保障军事政策制度等重大改革。四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持续改善部队工作、训练和生活保障条件,提高官兵生活福利待遇。
2023年,中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58万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7.2%,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5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增加的国防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安排,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后勤,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三是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保障重要领域改革举措和急需政策制度实施,提高军事治理水平。四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持续改善部队工作、训练和生活保障条件。
2024年,中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16655.4亿元,增长7.2%,增幅与2023年持平。
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81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78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预算增幅连续三年持平。2016年至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幅分别为7.6%、7.0%、8.1%、7.5%、6.6%、6.8%、7.1%、7.2%、7.2%和7.2%,已经连续10年个位数增长。
参考资料国防预算 Defense Budget.国防预算 Defense Budget.2025-07-02
美军2019财年国防支出总额7170亿美元 巨额军费怎么花.中国军网.2025-07-02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2023财年8400亿美元国防预算.新浪网.2022-07-15
美媒:特朗普与美防长承诺提出1万亿美元国防预算,打破历史纪录.腾讯.2025-06-26
【#美国新财年军费8926亿美元#】#美空军将加码远程导弹部署# .新浪微博.2025-06-26
法国大幅增加国防预算.今日头条.2025-06-26
法国2025年国防预算或超500亿欧元.腾讯网.2025-06-26
2025财年日本中央政府一般预算总额为115.2万亿日元,其中国防预算8.7万亿日元.新浪财经.2025-06-26
2021年国防支出增长6.8%,专家:中国军费并非单纯投入,而会产生和平红利.环球网.2021-03-05
2022年中国国防费保持适度稳定增长 比上年增长7.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5-06-26
中国合理确定2023年国防支出规模 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5-06-26
2024全国两会 | 今年军费超1.6万亿元 增7.2%.大公网.2025-06-26
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长7.2%.观察者.2025-06-26
国防部: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1.81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今日头条.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