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李建桥

李建桥,男,在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里担任教授职务。发表不少论文,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为地面机械仿生技术。

代表性著作

代表性论文:传统犁壁材料脱土性分析研究

专业:农业机械化工程

仿生科学与工程

教授课程:

土壤动物分析(博士生)

虚拟仪器及其测试技术(博士生)

工程仿生学(博士生)

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博士生)

农机部件磨损与强化(硕士生)

数据分析与处理(硕士生)

现代统计软件及应用(硕士生)

研究生基本技能(硕士生)

研究方向:地面机械仿生理论与技术

土壤机具界面动态分析与仿真

主要研究领域为地面机械仿生技术,近年来在地面机器系统分析与控制、土壤粘附界面动态过程分析及其计算机仿真、地面机械仿生脱附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仿生非光滑表面的土壤粘附行为及计算机模拟、生物非光滑基础理论、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材料、高粘性流体中的仿生非光滑表面、土壤耕整联合作业机仿生触土部件、土壤动物非光滑体表的土壤粘附特性及其仿生、模拟月壤及月面车辆系统动力学等。

研究方向简要说明地面机械仿生技术,主要包括面向土壤及地面的仿生减粘降阻理论技术研究。地面车辆系统力学,主要包括面向松软地面车辆系统力学及其方法的理论技术研究。科研项目情况月面巡视探测器移动性能评估预测技术研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项目,2008微重力环境月壤力学特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2009功能表面与流体相互作用仿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RS)共同支持中英合作项目,2009CE-3月面巡视探测器移动分系统模拟月壤研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项目,2009模拟月壤制备、铺设及整备,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项目,2009全天候智能化土壤植物机械工况模拟系统,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项,2010重要奖励和专利情况发明专利:仿生减阻起垄器铲面及其设计方法,CN100998275,第一名交叉学科培养仿生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第二名仿生交叉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一等奖,2009,第二名crackadvance loans online。

自我评价

李建桥基础知识学习经历欠缺,通过自学走上教学科研之路。与研究生沟通时间有限,希望学生主要依靠自我管理

学术荣誉

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2006,第四名。

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第四名。

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第四名。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5,第一名。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第四名。

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第五名。

国机集团科学技术二等奖,2004,第五名。

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2004,第一名。

国家机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第四名。

国家机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第三名。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1997,第五名。

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第五名。

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第二名。

1989-1992年度吉林工业大学贡献奖,1993。

1993-1996年度吉林工业大学贡献奖,1997。

第7届亚太地面车辆系统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2004,第二作者。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基础技术学会优秀论文,2000,第一作者。

第8届欧洲地面车辆系统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2000,第三作者。

国际地面、海洋、天空和太空机动性进展国际会议贡献奖,2000,第三名。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优秀论文(1995-1998年),1999,第一作者。

农业机械学会第五届优秀论文二等奖,1998,第一作者。

《Journal of Bionics Engineering》编委,2004。

荣誉称号

吉林省农业机械学会先进工作者(2000-2004年),2004。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先进工作者(1998-2002年),2002。

社会兼职

中国农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农机学会地面机器系统分会主席、中国农机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农机学会基础技术分会理事、吉林省农机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美国生物农业工程师协会(ASBAE)会员、海外华人农业、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师协会(AOC)会员、亚洲农业工程师协会(AAAE)会员、国际可持续工业仿生学网络(BNIS)会员。

学科专业

农业机械化工程仿生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地面机械仿生技术、地面车辆系统分析与控制、土壤动态特性。

科研成果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仿生非光滑表面的土壤粘附行为及计算机模拟、生物非光滑基础理论、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材料、高粘性流体中的仿生非光滑表面、土壤耕整联合作业机仿生触土部件、土壤动物非光滑体表的土壤粘附特性及其仿生、模拟月壤及月面车辆系统动力学。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