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东莞)(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Dongguan)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是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创办的一所大学。其办学理念是“教研合一、两校一质、创新无限"。
为进一步推动优异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教育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并完善香港城市大学高等教育空间布局,2020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项目正式达成合作协议。2021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校园奠基启动。2023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正式竣工。2024年4月16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成立。截止2024年4月23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内设理学院、工程学院、医学及生命科学院、管理学院共4个学院,设立4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专业。办学总规模为6000人。学校70%的教职人员来自35个国家及地区,80%师资来自香港城市大学本部。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用地面积523.9185亩,分为两期进行规划。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2.97万平方米,包含教学办公楼、宿舍楼、行政楼、体育馆、食堂、活动中心等15栋单体建筑。所在区域聚集了国家级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以及华为等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二期用地面积344.3529亩(包括湖及山体)。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香港城市大学不断扩展在内地的交流合作,先后成立了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积极拓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太赫兹及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在光电磁功能材料、中子散射科学技术和离散制造智能化等领域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为进一步推动优异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教育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并完善其高等教育空间布局,2020年初,香港城市大学与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于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内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发展历程
2019年3月,香港城市大学代表团赴东莞调研。
2020年1月,香港城市大学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东莞理工学院分别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申办成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8月上旬,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将进行公开招标。 2021年4月22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仪在广东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举行。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9月28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一期项目主体结构迎来全面封顶。
2023年8月8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设计概念发布。8月16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表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正式竣工。9月,东莞市松山湖组织召开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产学研企业交流座谈会,校企政三方围绕学校发展及产学研合作进行交流,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同月1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带领团队前往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参访。10月25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先生一行到访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双方就推进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港城大(东莞))正式成立进行座谈交流。10月28日,香港城市大学交流团前往香港城市大学( 东莞)一期校园,这是两校深化科研共创、多方交流合作的新序幕。2024年1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成功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这标志着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具备了独立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格。同年,将迎来第一批新生,拟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办学总规模为6000人。
2024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函,批准正式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2024年4月20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招生处就本科招生发布相关指引,本科招生政策预计将面向全国十个省份(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择优录取。本科批次招生将覆盖广东、北京、福建、湖北和广西,而一本批次招生则针对四川、内蒙古、陕西、云南和河南。理科考生尤其是选考物理、化学的学生建议作为第一志愿填报。目前招生名额预计120人。最终以教育相关部门公布为准。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内设理学院、工程学院、医学及生命科学院、管理学院共4个学院。其跨学科主题设置以港城大为基础,配合国家新兴领域、重点产业及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涵盖以下四大前沿交叉学术领域,贯穿大学教育和研究主题。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23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70%的教职人员来自35个国家及地区,80%师资来自香港城市大学本部,全球知名的院士级教授指导本科学生。同时,学校还将定期举办“城大杰出讲座系列”,邀请全球顶尖学者公开演讲,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
课程设置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结合国家新兴领域、重点产业发展及大学4大前沿交叉学术领域,在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电子资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等方向推出具前瞻性的学术课程。截至2024年4月23日,本科设立四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此外,设立电脑科学、电子资讯工程学、材料工程及纳米科技、机械工程学、能源及环境、商务资讯系统、土木及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学、生物医学工程、数据科学等10个硕士专业。
办学规模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总体计划招收学生6000人,其中本科生2400人、硕士研究生2600人、博士研究生1000人。
学术研究
学术平台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于2020年筹设之时,积极引进港城大的优势科研项目,先行开展先进材料、物联网、计算机科技与信息技术、中子散射应用物理等重点方向的研究,前期设立的四个研究中心,配备世界一流实验室设施,仪器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以促进科学研究的进行和推进。截止2023年8月,港城大(东莞)已建成校级公共仪器设备平台1个,配备仪器设备13台(套),该平台已于2022年2月向单位内外开放试运行。
学术资源
2024年初,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审议,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成功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这标志着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具备了独立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格。
学术成果
微波光子芯片
2024年3月11日,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电机工程学系王骋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全球领先的微波光子芯片,能运用光学进行超快模拟电子讯号处理及运算。这种芯片比传统电子处理器的速度快1,000倍、耗能更低,且应用范围广泛,涵盖5/6G无线通讯系统、高解析度雷达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以及图像/视频处理。团队的研究成果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题为“集成酸锂微波光子处理引擎”。该研究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合作进行。
中程序结构演变与非晶合金相变理论的关联研究
2023年8月14日,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与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科研人员共同开展的非晶态合金的中程序结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教育部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为“中程序结构演变与非晶合金相变理论的关联研究”,由港城大香港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兼物理学系讲座教授王循理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兰司教授,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吴桢舵博士合作完成。研究结果对于理解玻璃形成能力和非晶态结构本质提供了重要参考。团队的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7年中在网站首页以要闻报导,同时亦获新华出版社及中外学术媒体广泛报导,并得到该领域多位杰出教授高度评价。
解开玻璃结构之谜
2022年6月6日,由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学系主任兼讲座教授王循理教授共同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与晶态的金属材料,两者原来存在结构上的关连,这对了解非晶态材料的详细结构是一个突破。有关研究成果已经在科学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题目是《A medium-range structure motif linking amorphous and crystalline states》。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兰司教授、朱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研究院吴桢舵博士和中国科学院谷林教授。其他合作的学者包括城大工程学院的大学杰出教授刘锦川教授以及城大物理学系刘奇博士。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香港裘槎基金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以及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的支持。
行政管理
校区情况
地理位置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坐落于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南邻香港、深圳,北靠广州,该区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腹地,多路网筑多维立体交通。校园位于东莞—佛山高速公路、宁波-东莞高速公路、珠三角高速交汇处,紧靠松山湖出入口,毗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邻散裂中子源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智能终端和顶级科研院。平均一小时内能到达粤港澳大湾区内主要的机场、港口、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广深港各科创中心。
设计理念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校园以“合一”“智慧”“多元”“传承”“生态”为理念进行设计。通过设计景观平台连接一二期校园,使山体、水体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与建筑群体的人工景观有机融合,既营造出富有特色的自然山水景观,又延续了香港城市大学开放包容的人文底蕴,巧妙地处理了自然与人文、文化传承和时代特色的关系,打造出融合自然山水和岭南特色的国际化现代大学校园。
校园环境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用地面积523.9185亩,分为两期进行规划,其中一期用地面积179.5656亩,总投资估算额12亿元;二期用地面积344.3529亩(包括湖及山体),总投资估算额9亿元。校园一期主要规划建设满足四大学科办学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2022年9月~2023年3月分阶段完成一期约124719~147654平方米的基础设施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内有学术楼与行政楼、中央平台、国际交流中心、室外运动场等设施。校园利用最新科技建造,通讯设备以光纤为基本骨架,关键设备和设施的设计与布置尽量留足空间,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全面引进高新科技、人工智能管理学生事务及校园设施,令校园生活更加便捷。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校园总建筑面积约12.97万平方米,包含教学办公楼、宿舍楼、行政楼、体育馆、食堂、活动中心等15栋单体建筑。所在区域聚集了国家级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以及华为等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
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办学理念是“教研合一、两校一质、创新无限"。
教研合一
教学是一种思想沟通交流的方式,可启发研究的灵感。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老师向学生阐述其研究成果,可加强思想的交流。港城大(东莞)鼓励学生探索知识及创造新知,以超越前人。学生因而变得更主动投入,主导整个知识的传播应用、以至转移创新的过程。港城大(东莞)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大胆尝试,探索未知领域,进行原创发现。
两校一质
港城大(东莞)参照港城大学位颁发标准,并采用香港城市大学品质手册以确保学术品质。同时,港城大(东莞)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全球招聘和引进专业师资,以保持学术标准、学术质量和整体考核要求与港城大一致。
创新无限
港城大(东莞)的学术与科研将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同时依托香港城市大学的学科基础、教学经验和资源优势,以东莞市的科研和产业为支持,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填补前沿技术的空白。
港城大(东莞)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以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科创领袖。在杰出学者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接触高阶课程学习并从事开创性的研究。
愿景与使命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矢志成为硏究优异、专业教育出众的全球一流学府,致力培育和拓展学生才能,创造实用知识,推动社会和经济进步。
参考资料
成立背景.香港城市大学 (东莞).2024-04-23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设立.百家号.2024-04-22
联系我们.cityu-dg.2024-04-22
肖亚非会见香港城市大学考察团:全力支持保障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办学筹建.今日头条.2024-03-22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sri.cityu.2024-04-22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要来了_新浪科技_新浪网.新浪网.2020-08-06
鲁春.官网.2024-04-23
广东再增加一所新大学 奖学金四年最高160万.网易.2024-04-22
南财观察|港校“北上”十余载,大湾区人才科技“过河”.网易.2024-03-22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项目(一期)竣工.中国新闻网.2024-03-22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设立!今年9月开学!.东莞发布-今日头条.2024-05-31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校园建成.中国新闻网.2024-03-22
首曝光!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要这样建!选址明确.今日头条.2024-03-22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校园启用!实景超美!.weixin.2024-04-22
建校历程.官网.2024-04-23
总投资21亿!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来了.人民网.2024-04-23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香港中联办.2024-04-23
最新进展!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一期项目全面封顶.澎湃新闻.2024-04-23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设计概念全新发布.香港城市大学(东莞).2024-04-23
力推产学研合作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在松山湖达成多项共识.百家号.2024-04-23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一行到访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园.香港城市大学(东莞).2024-04-23
东莞市党政代表团考察香港城市大学,就推进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成立进行座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2024-04-23
香港城市大学交流团到访东莞松山湖.香港城市大学.2024-04-23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香港城市大学(东莞).2024-04-23
前沿交叉学术领域.cityu-dg.2024-04-22
学科设置.官网.2024-04-23
港城大 (东莞) 研究生课程.港城大 (东莞).2024-04-22
港城大(东莞)四大前沿交叉学术领域.cityu-dg.2024-04-22
香港城市大学研发全球领先的微波光子芯片,可作超高速讯号处理.cityu-dg.2024-04-22
港城大与港城大 (东莞) (筹) 科研人员共同研究项目荣获教育部高校科研奖.cityu-dg.2024-04-22
港城大科学家为解开玻璃结构之谜迈进重要一步.cityu-dg.2024-04-22
李娟.官网.2024-04-23
地理位置.cityu-dg.2024-04-22
设计理念.cityu-dg.2024-04-22
校园呈现.cityu-dg.2024-04-22
办学特色.cityu-dg.2024-04-22
愿景与使命.cityu-dg.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