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狐(Aloper iagopus),又称蓝狐。产于亚欧北部和北美北部,靠近北冰洋一带,以及南美洲南部沼泽地区和森林沼泽地区,如阿拉斯加州、北千岛、阿留申群岛、库曼多、格陵兰岛等地。北极狐常年生长在北冰洋附近,毛保护色冬季为白色,夏季色变浑一些。也有另一种浅蓝色的北极狐,其毛色有较大变异,从浅灰、浅蓝到接近黑色。
北极狐体长50-60cm,尾长20-25cm,体重2.5-4kg,耳短小,略呈圆形。北极狐掘穴居住,以鸟类、北极兔、旅鼠等为食,也吃鱼类和那些被海水冲上岸来的动物尸体。而在冬天,当食物缺乏时,北极狐会吃北极熊留下的剩肉。北极狐的发情交配期为2-5月,怀孕期为51~52日,每胎产6~8仔。
特征
北极狐额面狭,吻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身体略小于赤狐。
北极狐毛皮既长又软且厚,所以北极狐可忍受严寒。冬天毛色为白色,夏天则为灰黑色。北极狐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北极狐的脚底上长着长毛,所以可在冰地上行走,不打滑。
雄性北极狐平均体长55厘米,尾长31厘米,体重3.8公斤;雌性53厘米,30厘米,3.1公斤。肩高在25-30厘米之间。
食性
北极狐的食物包括旅鼠、鱼、鸟类与鸟卵、浆果和北极兔,有时也会漫游海岸捕捉贝类,但狐属主食还是旅鼠。当北极狐闻到在旅鼠窝的气味或听到旅鼠窝里旅鼠的尖叫声时,它会迅速地挖掘位于雪下面的旅鼠窝,当扒得差不多时,北极狐会高高跳起,借着跃起的力量,用腿将旅鼠窝压塌,然后将窝里的旅鼠一网打尽。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白狐会自相攻击。
栖息环境
北极狐分布于北冰洋的沿岸地带及一些岛屿上的冻原地带。北极狐喜欢在丘陵地带筑巢,而北极狐的巢有几个出入口。当遇到暴风雪时,北极狐可以呆在窝里一连几天不出来。北极狐年年都为它的巢穴进行一些维修和扩展,以便能长期居住。夏天,当食物丰富时,北极狐会把部分食物储存在它的巢穴中。冬天,当巢穴中所储存的食物被消耗尽时,白狐会跟踪北极熊,拣食北极熊所吃剩的残羹剩饭。所以冬天里
种类
彩色北极狐
北极狐在家养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突变种,如影狐、北极珍珠狐、蓝宝石狐等。这些彩狐,除毛色具有本型的特征外,体型与北极狐基本上相似。
蓝宝石北极狐
为蓝色北极狐隐性突变种,被毛呈浅蓝色。
影狐
它是蓝色北极狐显性突变种。影狐的背部、额部、肩部的被毛有斑纹,其他部位均为白色。当显性基因纯合时,可导致胚胎早期死亡。因此,不能纯种繁育。如今所见到的影狐,均为杂合个体。
白狐
为蓝色北极狐的隐性变种。幼狐毛色呈灰褐色,冬天为白色,绒毛为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