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舒,1936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他在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接受教育,专业方向为法语,并辅修了英语课程。他的职业生涯始于1959年底,当时他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并在此机构工作至今。他曾担任《科技计划译丛》和《中国科技翻译》(季刊)的常务副主编,并因对期刊的卓越贡献而获得了中科院的奖励。还曾任中国译协副会长兼科技翻译委员会主任,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副会长。
人物简介
李亚舒在1955年前往越南,在河内综合性大学文学系深造,并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随后,他在1959年11月返回中国,并在中国科学院开始了他的职业旅程。
在中国科学院,李亚舒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亚非文献》的法、越文编辑,院外事局翻译,项目官员,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代理处长,外办副主任,国际合作局亚非拉美处处长,以及外交学院中科院外事干部培训班主任。他还曾在中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担任翻译部主任,并负责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同时作为兼职导师培养研究生。
李亚舒在其职业生涯中,专注于楚国文化、中外文化比较、科学翻译理论及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及其组织管理工作。他曾受邀成为多所南方大学的客座教授,并担任省级翻译协会的高级顾问。此外,他还参与了多次国际学术访问,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和美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作品
他的翻译作品超过四百万字,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并有多篇诗歌、小说和散文发表。
他的创作作品如《鲜花》(小说连载)、《一个美好的愿望》(诗歌)、《爱情》(散文诗)等二十多篇文章,均刊登在河内《新越华报》上。
他的主要译著包括《那些富利的人们》《向中国致敬》《越南的女儿》《通往友邦之路》《阮荐仁义思想试探》《海鸥》《像他那样生活》《从原子到生活》《熄灯》《亨利六世(第三部)》《越南阮氏王朝社会经济史》等。
他的主要著作有《诗怪胡春香-封建社会的叛逆女性》《印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加坡的科技发展与管理研究》《加强世界语实践与理论思维研究》《中国科技翻译学的科学内涵》《译海采珠科学家谈翻译》(专著)、《中国科学翻译史》(合著)、《科技翻译论著新萃》(主编)、《新英汉缩略语大词典》(主编)等。
参考资料
李亚舒:“80后”的翻译人生.搜狐网.2024-08-22
李亚舒 | 第二十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嘉宾洞察.哔哩哔哩.2024-08-22
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与英文写作培训班在过程工程所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24-08-22
李亚舒先生的科技翻译理论和实践阐述.中州期刊.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