坳拉谷是一种裂谷构造,具有长条形状,且在其演化过程中呈现出一端开放而另一端收缩的特点。这种构造也被称为坳拉槽。
形态特征
坳拉谷的形态特征表现为长条形,其演化历史悠久。与一般的裂谷相比,坳拉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一端开放而另一端收缩尖灭。在中国华北克拉通区的中晚元古代时期,燕辽坳拉谷和中条坳拉谷展现了此类构造的典型特征。
成因
坳拉谷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学密切相关。据板块构造学理论,坳拉谷是在大陆崩裂洋盆开启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构造类型。其形成机制包括两种主要情况:一是大陆岩石圈受到地幔柱热影响,导致岩石圈板块局部隆起并出现三叉破裂,最终形成坳拉谷;二是陆壳内的大型剪切带将原有的拉伸破裂错开,从而形成独立的坳拉谷型构造。此外,陆块在构造作用下的不均匀开裂分离也可能形成一端开放的坳拉谷。坳拉谷既可以与洋盆初始期的开裂同时发育形成,也可以在板块俯冲或碰撞作用下在陆缘区发育形成。
建造特征
坳拉谷内填充了独特的岩石建造,这些岩石建造最初在地台盖层环境中开始发育。首先出现了大量的碱性基性火山岩,随后是红色粗碎屑砂砾岩、长石砂岩,接着是页岩、泥质岩,以及巨厚的碳酸盐岩,有时还夹杂着膏盐沉积。在坳拉谷构造向洋盆开放的一端,常常可以发现与洋盆延伸并有可比较的岩石建造。坳拉谷的建造特征及其特殊的演化过程使其在板块构造理论研究和油气资源勘探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资料
华北陆台北缘中晚元古代坳拉谷.豆丁网.2024-11-01
地下大裂谷是如何形成的.优学网.2024-11-01
坳拉谷.中国知网.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