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修,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女,1962年2月出生,蠡县人。1984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专业,同年留校任教,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新疆耕作制度研究会副理事长,现任农学院作物工程系主任。自留校任教以来,长期致力于绿洲农作制度及农业生态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等开设“高级耕作学”、“农业生态学”、“耕作学”、“农学概论”、“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届。
简介
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投影寻踪回归技术在建立春小麦高产农艺措施模型中的应用”,协助主持了自治区“九五”粮食攻关课题“新疆旱作小麦高产配套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持自治区科技兴农办“北疆种植制度优化与作物高效复合技术研究与推广”,参加了“九五”棉花攻关课题“新疆棉花高产生理机制研究与示范”等多项课题。在《棉花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新疆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高校教材3部,参加撰写专著2部。1992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自治区农业适用技术推广三等奖、2001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集体一等奖、2003年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999-2004年校级科技先进个人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个人简历
1984年本科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专业,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在新疆八一农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河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现任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学院作物工程系主任,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绿洲高效耕作制度以及农业生态研究。主要成就:研究了新疆农作制度发展演变规律、棉田用养制度的构建、果农立体种植等等。社会任职: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业余爱好:体育活动。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耕作学、农业生态学、农学概论等。
研究生课程:高级耕作学、农业总论,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
科研项目
(1)自治区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项目:棉田用养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年1月-2009年12月,30万元,2001BA507A-10
(2)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棉花简化种植节本增效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63万元,nyhyzx07-005,2007年1月-2010年12月
(3)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西北绿洲灌区现代农作制度构建及配套技术研究,30万元,200803028,2008年1月-2010年12月
(4)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西北绿洲灌区现代农作制度构建及配套技术研究,30万元,201103001,2011年1月-204年12月
学术论文
(1)徐文修。新疆绿洲农业耕作制度演变驱动因子分析。新疆农业科学.2010,47(9):1837-1841
(2)徐文修,罗明,李银平,韩剑,张佩玲,舒春霞,余虹。作物茬口对连作棉田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
(3)徐文修,杨媛媛,张巨松,棉田抗雹灾多熟种植模式及综合效益分析,棉花学报,2005,17(3):160-164
(4)李银平,林忠东、李小斌、徐文修、王亭、杨涛、侯松山、韩晶磊、侯猛。北疆连作棉田轮作倒茬模式的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1):243-246
(5)李银平、徐文修、陈冰、侯松山、韩晶磊、侯猛、陈雅欢。绿肥种植模式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西北农业学报,2010,19(9):149-153
教材著作
(1)徐文修主编,《农学概论》,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2)王立祥主编,徐文修副主编,《农作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3)赖先齐主编,徐文修副主编(4),中国绿洲农业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12月
获奖情况
(1)“新疆山旱地抗旱耕播法的研究与推广”课题获1992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名列第十
(2)“呼图壁县雀尔沟镇牧业综合科技示范区建设”获1997年9月自治区农业适用技术推广三等奖。名列第二
(3)“投影寻踪回归技术在建立春小麦高产农艺措施模型中的应用”一文获2003年自治区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003年3月(第一名)
(4)“棉田抗雹灾多熟种植模式及综合效益分析”一文获2007年自治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007年5月(第一名)
(5)“新疆棉花光温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一文获自治区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09年3月(第一名)
(6)“农学概论”教材获2006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7月
(7)“狠抓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获2003年年6月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成果二等奖。(第一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