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立第三小学,始建于1909年,由郯城县马头镇的于霭辰在家中创立私立求是小学堂,首届招生20余名。1911年,学校扩展至2个班,学生人数增至68名。1912年,学校更名为区立求是小学校。1920年,于氏私立图始女学并入该校。1930年3月,学校更名为郯城县立第三小学。1937年,学校再次更名为郯城县立马头镇小学。
正文
1911年扩至2个班,学生68名。翌年改为区立求是小学校。1920年,于氏私立图始女学并入该校。1930年3月,改称郯城县立第三小学。1937年改为郯城县立马头镇小学。该校坚持“求是”的办学宗旨,提倡科学,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活动。民国初立,校长于霭辰即带头剪掉辫子,并组织师生走出校门,向民众宣传剪辫、放足。“五四”运动时,学校师生联合工商界与社会青年举行集会、游行,声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罪行。1928年春节期间,于霭辰率26名师生拉倒了火神庙、观音庙和广生宫中的大小神塑30多尊。同年,中共地下党员刘之言来校任教,发展党员,于翌年10月在校内建立了中共地下支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三小党支部联合一小、郯师等校师生,组织声势颇大的游行示威,矛头直指日本帝国主义、军阀和贪官污吏,迫使县长发电报声援平津爱国学生赴南京市请愿的正义行动。刘之言还联合全县小学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集会动员救亡,公演抗日剧目,并在全县掀起抵制日货运动。1932年,三小党支部遭敌破坏。翌年,刘之言在苍山暴动中牺牲,校内共产党员组成新的支部,领导师生进行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三小支部领导成立郯城县马头镇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多次组织游行示威,出版快报,募捐慰问抗日将士。翌年春,马头镇沦陷,学校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