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阿克苏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水稻联合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13.5kg/亩,比对照紫香糯35-90增产14.5%。2003年自治区水稻特用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70.5kg,比对照新稻9号增产2.4%。大田种植一般亩产700公斤左右,其抗稻瘟病能力强,属抗病品种。
品种介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39
品种名称:新稻10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豫6号/新稻89402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77.8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2.4天。株高102.5厘米,穗长16.6厘米,每穗总粒数135.7粒,结实率83.2%,千粒重23.6克。抗性:苗瘟7级,叶瘟3级,穗颈瘟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4%,垩白粒率38%,垩白度3.8%,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7%。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北方稻区中作93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6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9%(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641.4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5.8%(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8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7.3%。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6.1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1.1%。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适时播种,每亩秧田播量30公斤左右。
2、移栽:以行距27厘米、株距13厘米、每穴3~4粒谷苗、亩基本苗6~7万苗为宜。
3、肥水管理:每亩施二15公斤左右作底肥;每亩追肥纯氮17公斤左右,移栽后15天内施入总氮量的80%左右;中后期注意施好攻穗肥和保花增粒肥。前期浅水促苗,中期见湿见干,够苗适当晾田打苞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浆成熟期勤灌跑马水。
4、病虫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天津市、河北省(冀东、中北部)一季春稻稻瘟病轻发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49天。株高94cm左右,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叶片宽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舌及茎杆髓部呈紫色,苗期紫色,叶片中有绿色。穗粒性状:长散穗型,平均穗长19cm,平均穗实粒数65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该品种耐盐碱、耐寒、耐旱、抗倒,适应性强。糙米紫黑色,谷粒长椭圆型,土黄色或淡紫色,无芒,千粒重34g左右。香味:植株及米粒有爆米花香味。经济性状:米质优良,糯性好,糙米率83.1%,直链淀粉1.36%,糊化温度5级,胶稠度96mm,蛋白质9.28%,脂肪3.35%,赖氨酸0.34%,维生素B1(mg/kg)6.85,维生素B2(mg/kg)6.31,铁(mg/kg)11.6,锰(mg/kg)23.8,钙(mg/kg)112.2,锌(mg/kg)21.8。该品种集色,香,糯,营养于一身,米质优良,糯性好。
群众对该品种的反映是:米粒大、糙米紫黑色,香味浓,糯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苗壮分蘖强,抗倒伏,容易管理。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品质分析:糙米率84.1%,精米率75.3%,整精米率73.6%,粒长5.1mm,长宽比1.8,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1mm,蛋白质含量8.9%,这九项指标均达NY20-1986优质米一级标准;垩白度2.0%,直链淀粉含量18.4%,达二级标准。
抗性鉴定
2003年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对稻瘟病菌ZB5、ZC5生理小种感病(5级),对其他4个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病(0级);对穗颈瘟表现高抗(0级);对白叶枯病菌KS-6-6感病(5级),对其他白叶枯病菌表现为抗病(1级);对纹枯病表现中抗(MR)。
参考资料
新稻10号水稻.nc.mofcom.gov.cn.201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