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金叶巴戟

金叶巴戟(学名:Morinda citrina),为茜草科巴戟天属下的一个植物变种,现接受名为Gynochthodes citrina (Y.Z.Ruan) Razafim. \u0026 B.Bremer, 2011。

形态特征

藤本;嫩枝密被柔毛或短粗毛,老枝无毛,具棱,草质或稍木质,褐色,紫蓝色或蓝黑色;嫩叶膜质,干后淡黑色,老叶纸质,干后深金黄色或棕黄色,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线形,长5-12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或具小短尖,基部楔形,边全缘,上面稀疏被不明显短粗毛,中脉平或略隆起,被黑色短粗毛,下面无毛或疏被短柔毛,中脉处被稍密短硬毛;侧脉每边4-6条,无毛或被粗短毛;叶柄长4-6毫米,密被粗毛或短毛;托叶长3-4毫米,顶端截平,膜质,易碎落。

花序3-5伞状排列于枝顶;花序梗纤细,被短柔毛;头状花序具花1-5;花4-5基数,无花梗花萼倒圆锥状,下部与邻近花合生,顶端截平,无齿;花冠黄白色或白色,长约5毫米,冠管长约2毫米,内面无毛,檐部4-5裂,裂片近线形,内面密被毛;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互生,花药长约1.5毫米,花丝与花药近等长;子房下部与花萼合生,顶部凹陷,具一圆锥状柱头,无花柱;胚珠扁圆形或扁倒卵形。

聚花核果由2-3花发育而成,熟时橙黄色或桔红色;核果具分核2-4;分核三棱形;种子角质,黑三棱形。花期4-7月,果期10-11月。

分布范围

金叶巴戟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南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南部。模式标本采自曲江区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疏、密林下。

本种区分

金叶巴戟的根皮层肉质化,在民间曾被当作“巴戟天”使用,南方某些巴戟天种植地中见有本种混杂。

保护级别

金叶巴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