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景盛世是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个繁荣时期,分别是在齐桓公和齐景公统治期间。齐桓公时期,齐国通过多次会盟和征战,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而在齐景公时期,他在晏婴的帮助下,成功地巩固了齐国的地位,使其成为当时的一个强国。
齐桓公时代
九合诸侯
- 攻灭郯遂两国、北杏会盟
齐桓公二年(前684年),因郯国对其态度不佳,齐桓公出兵消灭了郯国。同年,齐桓公在北杏召集了宋、陈、蔡、邾等五国国君举行会盟,这是齐国首次以诸侯身份主持的天下会盟。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吞并了遂国。
- 与鲁会盟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战败后请求割让城池以换取和平,齐桓公同意并与鲁国在柯地会盟。会上,鲁国的曹沫胁迫齐桓公归还汶阳之田,齐桓公最终遵守诺言,此举赢得了诸侯的信任。
- 鄄地会盟
齐桓公六年(前680年),宋国违背了北杏会盟的约定,齐桓公联合陈、蔡两国出兵伐宋。随后,齐桓公借助周天子的名义,与卫、郑、宋三国国君在鄄地会盟,齐桓公被推举为盟主,其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 幽地会盟
齐桓公八年(前678年),齐国再次召集多个国家在幽地会盟,确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 救援燕国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入侵燕国,齐桓公出兵救援,一直追击到孤竹才返回。燕庄公送齐桓公回国,直至齐国境内,齐桓公将燕君到达之处的土地赠予燕国,并鼓励其效仿姬奭的治国之道。
- 重建邢卫
齐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齐国与宋、曹两国共同救助邢国,并将其迁至夷仪。同年,狄人入侵卫国,齐桓公帮助卫国在楚丘建立新的首都。
- 召陵之盟
齐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齐桓公与蔡姬在水中游玩时,蔡姬不慎摇晃船只,引起齐桓公不满,导致齐国与蔡国关系紧张。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齐桓公率领八国联军讨伐楚国,迫使楚国承认错误并向周天子进贡。随后,齐桓公与中原八国诸侯在召陵会盟,签订了著名的“召陵之盟”。
- 洮之会
齐桓公三十一年(前655年),周代内乱,齐桓公召集多国在洮会盟,扶持王太子郑登上王位,即周襄王。
- 葵丘会盟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时,周襄王派遣宰孔赐予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给予诸侯的最高荣誉。齐桓公在会上提出了“五禁”条款,强调了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次会盟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到了巅峰。
昏庸晚年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去世前,齐桓公询问接班人选,管仲推荐了几个人,但齐桓公并未采纳其意见。齐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代,齐桓公下令各国诸侯出兵救援。齐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而相互攻杀,齐桓公的遗体被放置了六十七天才得以安葬。
齐景公时代
幼年登基
齐后庄公六年(公元前548年),齐庄公因与崔杼之妻东郭姜有染,被崔杼杀害。崔杼随后立齐灵公的小儿子吕杵臼为齐景公。尽管年幼,齐景公继承了王位,但在初期未能掌握实权,面临各大世卿的威胁。他是齐国姜氏君王中,最后一个实际控制了齐国政权的君王。
齐乱不迭
齐景公二年(公元前546年),崔贵妃内部发生火并,庆封借此机会掌控朝政。齐景公三年(公元前545年),庆封杀死庆舍,夺取政权。齐景公九年(公元前539年),栾京庐和慧贤皇贵妃相继去世,他们的儿子栾施和高强共同执政。齐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32年),田无宇联合鲍牵发动政变,栾氏和高氏被迫流亡,田邑被田氏和鲍氏瓜分。齐景公在国弱、晏婴等忠臣的辅助下,逐步收回权力,亲理朝政。
齐晋投壶
齐景公十八年(公元前530年),齐景公亲自拜访晋国,与姬夷进行了一场投壶比赛,展现了其政治抱负。齐景公在这场游戏中并不愿屈居于晋国之下,体现了他对齐国实力的信心。
平丘之会
齐景公十九年(公元前529年),晋昭公召集诸侯在平丘会盟,试图恢复晋国的霸主地位。齐景公参加了这次会盟,并从中感受到了东晋的实力和影响力。
强齐攻徐
齐景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6年),齐景公选择徐国为目标,展示齐国的力量。齐军尚未进入徐国境内,徐国就已经投降。郜、莒两国也纷纷表示臣服。齐、徐、郯、莒四国在蒲隧结盟,显示了齐国的实力和影响力。
纳卫受鲁
公元前522年,卫国发生内乱,卫灵公逃亡。齐景公派公孙青访问卫灵公,并给予了慷慨的帮助。齐景公的行为在诸侯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提升了齐国的声誉和信任度。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因内乱逃亡齐国,齐景公亲自迎接并提供了丰厚的资助。齐景公的行为获得了诸侯的赞誉,增强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反晋同盟
公元前506年,晋国正卿士鞅士鞅召集诸侯在昭陵会盟,宣布弭兵之会的侯马盟书失效,晋国是中原唯一的合法霸主。然而,晋国的表现令诸侯失望,齐国趁机扩大影响。公元前503年,齐景公与郑献公结盟,卫灵公也逐渐接近齐国。齐景公的举动引起了晋国的警惕,晋国君臣之间的矛盾加剧。
齐晋火并
公元前502年,齐景公集结军队,攻占了晋国东部的战略要地夷仪,向晋国展示了齐国的实力。卫灵公也向晋国的寒氏发动进攻。齐景公的行动激发了晋国君臣的反对,但齐景公及时撤兵,避免了与晋国的正面冲突。
公元前500年,齐国与鲁国结盟,形成了对晋国东方战线的包围。公元前497年,齐景公联合卫国攻击晋国的河内,但遭到了晋国的反击。齐景公的行动引发了晋国内部的分裂。
趁火打劫
公元前497年,晋国内乱,赵姓与范氏、中行氏发生冲突。齐景公趁机介入,支持范氏、中行氏,与晋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齐景公的行动加剧了晋国的内乱,但也暴露了齐国的弱点。
盖棺定论
齐景公在位58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早期,他能够虚心纳谏,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得以强盛。后期,他沉迷于享乐,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导致民不聊生。齐景公的功过参半,历史对他褒贬不一。
历史评价
齐桓公小白在其宰相管仲的辅佐下,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通过多次会盟和征战,成为了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管仲的改革促进了商业发展,使齐国出现了“商贾归齐如流水”的经济局面。齐景公任用晏婴为相国,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维持了齐国的盛世。晏婴的施政理念包括任人唯贤、轻徭薄赋、重视农业、减少刑法等,这些政策有助于齐国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资料
齐国的兴衰史.齐国的兴衰史.2024-11-26
齐、晋两国在春秋时期的地位.中国政府网.2024-11-26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昌盛探源.光明网.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