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苏士杰

苏士杰(1903~1936)又名醒民、曹浩森渭南市(今临渭区)人。幼时先后就读于家乡初小、县立象峰高小和华县咸林中学。在咸林中学受进步教师魏野畴王复生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1924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3日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即黄埔军校),编入第四期政治大队第二队。

正文

  同年10月毕业,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先后

  任干事、宣传科科长等职,随北伐军参加了南昌、南京等战役,转战湘、鄂、赣、皖、

  苏等地。特别是在南昌战役中,他三天三夜不下火线,坚持阵地宣传,与士兵同甘苦、

  共患难。在江西奉新县,他协助中共地方组织加强对农民协会、学生会和妇女协进会

  的领导,严惩贪官污吏,动员农民支援北伐军作战。1926年冬,苏在九江协助第六军

  政治部代主任李世璋举办特别训练班。 1927年3月下旬南京战役前,苏受命和几个参

  谋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化装潜入城内,详细侦察了地形和敌情,为北伐军攻占南京,消

  灭孙传芳张宗昌的军队做出了贡献。

  1927年4月下旬,第六军被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击散,苏士杰离开南京辗转到汉口,

  中共组织安排他在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 7月奉周恩来指示,带领十名陕籍黄埔区

  军校毕业的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回陕做兵运工作。 8月下旬他被中共陕西省委安排到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七路第一师(师长甄士仁)任少校参谋兼中共党内交通,

  和共产党员刘清和、周益三等一起参与创办教导营,积极筹划训练青年军官,大力发

  展中共党员。驻防临潼雨金期间,他还秘密送枪支给中共渭南县委,武装农民协会。

  9月26日, 在省委召开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苏被选为省委候补委员,11月任军事部部

  长。在此期间,曾协助省委负责人耿炳光、李子洲选派党员干部到许权中旅充实领导

  骨干,并指导甄士仁部中共军支的工作。

  1928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改组, 苏任省委委员。4月调任中共国际劳动节(1927年4月30

  日设立五一县,同年7月10日取消;中共县委延续到1928年8月)县委书记,积极整顿、

  发展中共和共青团组织;领导党团员和农协会员处决了恶霸贾雨天,将其粮食、衣物

  分给贫苦农民。5、6月间,为配合渭华起义,苏以特别武装队为骨干,组织兴隆、固

  市等地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群众烧毁了为冯玉祥部储备军粮的板桥粮台的房子,

  将粮食分给农民群众;领导群众摧毁地主把持的乡村政权,建立了两个区和十多个乡

  的苏维埃政权。同年夏渭华起义失败,苏被调回省委,先后深入到三原县长安等县巡

  视工作。

  1929年10月,苏调任中共陕北地区特委军委书记,和特委书记吉国等先后在榆林、

  绥德以教书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开办党团员训练班,为陕北党团组织培养了骨干力

  量;选派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打入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军队苏雨生、王子元

  部,协助刘志丹谢子长开展士兵运动;为了争取陕北的地方武装,先后派十余名共

  产党员去宜川、延长交界的后九殿山寨,在驻军杨庚武部建立中共组织,准备创建陕

  北革命根据地。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和吉国桢、苏士杰等的努力下,至1930年10月,

  中共和共青团陕北地区地方组织遍及十余县,党团员最多时达2000余人;在陕、甘、宁驻

  军苏雨生、王子元、高志清部都建立有中共和共青团组织,党团员发展到百余名。

  1931年冬,苏被省委派到甘肃靖远做兵运工作,参与甘肃省宣慰使署警备第三旅

  中共地下组织(当时称团党委)的领导工作,公开身份是教导队队长,还兼任中共教

  导队支部书记。

  1932年5月上旬, 警三旅的中共组织发动靖远兵变,成立陕甘工农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第

  四支队, 下辖两个大队和一个直属队,苏任直属队队长。5月中旬,游击队主力遭强

  敌包围而被打散,苏率领的一支游击队辗转到了静宁,多次与国民党军激战,消灭了

  不少敌人;后因弹尽援绝,大部分队员壮烈牺牲,苏只带部分队员突围到了兰州市,向

  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谢子长焦维炽汇报了游击队在静宁的战斗和失散经过。

  5月下旬, 苏根据谢子长的指示,在兰州同焦维炽一起与国民党军第三十六师中

  共地下党员傅剑寒取得联系,共同研究了该部的兵运工作计划。不久被谢、焦派往该

  部,成立了中共军支,由苏负责。苏到三十六师后得师长马仲英重用,先后任参谋、

  师参谋主任兼教导队队长。他深入基层,大力做士兵群众的工作,积极帮助地方建立

  中共组织,还在驻地附近开展学生运动和抗日宣传工作。

  1933年冬苏随马仲英部进入新疆。1934年春,马部和盛世才的军队在哈密市乌鲁木齐市

  (今乌鲁木齐)一带发生激战,结果马部失利,退到喀什。后与盛部谈判,马部撤往

  南疆的和(今和田)、于阗玉(今于田)、皮山一带驻扎。在复杂的环境里,苏仍积

  极开展兵运工作,团结进步官兵,与当地民族和睦相处。1936年冬不幸遭反革命派杀

  害。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