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

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原称青岛丹东路小学,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北区丹东路17号,始建于1932年6月的青岛黄台路小学。1997年更名为市北区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现代化学校,也是全区唯一的一所实验学校,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70人。学校重视教育教学,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现为国家级实验基地,承担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项目十几个,“双语”教学、艺术教育、计算机教学是其特色,学校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百人合唱团”、“百人威风鼓乐团”、“百人舞蹈队”等活动组使得学校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得一技之长。著名诗人王亚平、袁勃,音乐家李劫夫等人都曾在该校任教。

历史

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的前身黄台路小学原址是德占青岛时期建于1906年的军用物资仓库,1932年兴建教学楼和操场成立了黄台路小学。建校之初,该校有一至五年级12个班,学生601人,教职员22人,附设幼稚园1个班,幼儿57人。由于学校拥有很大的田径场、球场,体育运动成绩很好,全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足球赛中夺得冠军。1936年,该校有17个班,学生881人,附设幼稚园一个班。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该校被迫停办。1938年3月,日本侵略者强令黄台路小学等5所市立小学复课,推行奴化教育。1940年,日伪教育局将私立承德小学并入该校。1945年9月,国民党青岛市市政府接管青岛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管会接管青岛全市公办学校,该校被市文教局定为市北区中心小学。1953年,该校被定为市重点小学。

1963年随路名更改为青岛丹东路小学,1997年市北区实验小学正式挂牌,是全区唯一的一所实验小学。2000年,学校被授予全国创造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创造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示范学校、青岛市艺术示范学校、青岛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青岛市德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1年,该校被授予山东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书香生态校园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双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文化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办学目标,深入推进“教、学、研”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立足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建设研究,构建了清正雅和的书香校园和自主发展的生态校园。2004年学校成为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岛城唯一的一所小学。

教职力量

学校师资队伍强大,名家荟萃,办学理念先进,宋君、张伟皆曾经和正在担任校长,“五字教学法”、“球形教学法”均出自该校。教职员工57人,平均年龄33岁,现有小学高级教师23人,本科学历41人,专科学历13人,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几年来,学校规范管理,拥有一个“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创新务实、敬业奉献、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设有网络中心、微机教室、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音乐教室、音乐器材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美术器材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德育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有塑胶操场一个,校园花草布置和谐,四季常绿。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教学理念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双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三面”、“三本”、“三为”的“三三制”办学思想,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塑造,特长得到发展,性格得到张扬,努力将学校办成底蕴丰厚的校园,自主互动的学园,科学人文的花园,健康成长的乐园和友爱温馨的家园。

获得荣誉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法律示范学校、全国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金奖、山东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首批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教师撰写的几百余篇教育论文、成果在全国、省、市评选中获奖,十几位教师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