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郑宏余

郑宏余(1954年~1979年),男,汉族广东省雷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郑宏余于1977年1月入伍。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他于53514部队7连任班长。他在掩护部队撤退后,陷入敌阵,只身与敌周旋,毙敌18人并存活。后其在攻打某高地时光荣牺牲,时年25岁。中央军委追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人物生平

应征入伍

郑宏余,1954年12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海康县。10多岁时,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便辍学回乡参加集体生产。1977年初,郑宏余应征入伍,驻守在中国南疆。

来到连队不久,郑宏余被分配当机枪手。为了早日掌握轻机枪的射击要领,他常常不顾白天训练之后的劳累,晚上接着苦练。对于军事训练中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投弹,郑宏余也想出了种种的办法来进行苦练。为了增强臂力,他托砖头、拉绳,还练俯卧撑。一次训练,郑宏余一不小心,肩关节脱臼,右手顿时失去知觉。军医给他的肩关节复位之后,嘱咐他好好休息。他待医生走后,又偷偷地练了起来。不出一年时间,他的投弹成绩由30来米提高到了58米。

入伍的当年,郑宏余就被评为连队学雷锋积极分子,受到团部嘉奖,并加入了共青团。随后,他被提拔为班长。

孤身作战

1979年2月17日,中国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终于打响了。次日,战斗向纵深发展。上级命令郑宏余所在连队派出一个尖刀排直插某高地,截断敌人的退路。郑宏余坚决请求参加了这次穿插行动。尖刀排快速地向敌后挺进。将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突然被一支隐藏在一座小石山上的越军挡住了去路。为了保证穿插任务顺利完成,郑宏余受命带一挺机关枪和两名机枪手留下来作掩护。郑宏余当即选择有利地形并向敌人开火,马上把敌人的火力全部吸引过来。尖刀排摆脱了敌人的纠缠,随后按时完成了穿插任务。

担负掩护重担的郑宏余和两名战友,与敌人展开周旋。在一阵激烈的对射中,两名机枪手壮烈牺牲了。郑宏余虽然孤身一人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但他利用一条枪和600多发子弹,和敌人斗智作战。经过两天两夜与敌周旋,郑宏余存活归队,而且歼灭了18名敌人。

光荣牺牲

刚归队的郑宏余稍作休息,又随部队投入了新的战斗。在攻打谅山559高地的战斗中,他光荣牺牲,年仅25岁。

人物性格

郑宏余是个事事认真的兵,有着一股倔强劲,无论是在军事训练中,还是在乎日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如此。一次连里分配他们几位新兵随一名老兵出公差,修复一处被洪水冲垮的水塘围基。老兵为了省时,在劳动中不负责任。眼中容不得半点砂子的郑宏余忍不住与这名老兵争论起来。在激烈的争吵中,郑宏余动手打了对方一下。事后,连长严肃批评了郑宏余打人的错误行为,耐心地对他进行纪律教育,指出既要对工作认真负责,也要注意办事的方式方法,并讲雷锋的故事和团结同志的重要性。连长一席话,使他口服心服。他勇敢地承认了错误,表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搞好团结,做一个有理想、讲文明、守纪律的好战士。郑宏余讲得到,做得到。自此,他把发扬雷锋精神看作是一个战士的本份,从一点一滴做起。他见到搞后勤的战友工作辛苦,就主动利用星期天和其他假日,帮助他们种菜喂猪,或下厨帮忙,样样都抢着干,战友们都称赞他是“活雷锋”。

获得荣誉

为了表彰郑宏余的功绩,中央军委追授他“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参考资料

纪念“八一”建军节:悼念四位普通战士(组图).新浪网.2023-11-1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